闻君|学问的壁立千仞(随笔),见了峰峦才知所踞不过小丘耳

学问的壁立千仞
——读《北大国学课》有感
□闻君
题记:在经典注疏间寻觅真知,于大师笔底得见清明。读此书,方知学问如登千仞之壁,唯存敬畏之心,方能拾级而上。
连日闭户读书,将《北大国学课》细细读过。这本辑录章太炎、吕思勉诸先生讲演的书,实在令人惭愧,又令人振奋。
书中令我震愕处,莫过于大师们对典籍的明辨慎思。从前只道四书五经是浑然天成的圣贤书,却不知内中竟有这许多曲折。章太炎先生指《尚书》有伪篇,吕思勉先生辨《礼记》非尽出圣门。原来我们奉为圭臬的经典,竟也混杂着后人的附益与改窜。这真好似骤然得知家传的古玉,原是经过后人修补的,一时愕然,继而反觉真切——因这世上本就没有完满无瑕的传承。读书人第一要务,怕是先要破除这迷信才是。
掩卷沉思,愈觉前辈学者的气象宏深。章先生论学,如老吏断狱,字字有据;吕先生讲史,如良医诊脉,洞见症结。他们信手拈来的典故,我们或从未听闻;他们条分缕析的辨伪,我们连想也不曾想过。他们腹笥之广,用功之勤,真如大海般深不可测。想他们青灯黄卷之下的孤往,乱离颠沛之中的坚守,那一代的学者,是把整个生命都熔铸到学问里去了。
反观我们今日,架上堆几本书,便自以为勤读;略知一二掌故,便敢妄发议论。较之前辈沉潜专一的精神,我们的所谓“读书”,怕是连万分之一也不及。这倒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见了真正的峰峦,才知平日所踞,不过小丘耳。
然而,知道山外有山,未必便要丧气。正如太炎先生所言,“学问者,贵能自得师。”知道经典并非句句真理,正是独立思考的开始;见识过学问的壁立千仞,反而激发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这本《国学课》的好处,不在授人以鱼,而在示人以渔——它让我们看见了真正的学问是怎样的气象,又该用怎样的态度去追寻。
今日下午自福州返回瑞昌老家,方知故乡这几日竟也如福州般炎热。昨夜在福州刚完成《姚广孝》读后感,今夜便在瑞昌家中续写此篇。读罢《北大国学课》,方知学问之道贵在求真。章太炎、吕思勉诸先生辨伪存真的功夫,让我明白读书不在盲从权威,而在独立思考。这份收获,恰如秋夜里的清风,驱散了连日来的暑气,也涤荡了心中的迷雾。
2025年10月9日夜于江西瑞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