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人的心声:服务不是单方面的“低头”,是你我双向的奔赴
凌晨五点的站台还浸着寒气,同事已经拿着车次表核对当日的停靠信息;正午的烈日晒得钢轨发烫,他们在站台上指引旅客时,额角的汗珠子砸在地面上瞬间就没了踪影;深夜最后一班列车驶离,对讲机里才传来“今日接发完毕”的疲惫声音——这是我们铁路人最寻常的一天,也是年复一年坚守的日常。
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像根小刺扎在心里,不疼,却堵得慌。有位旅客跑错了站台,同事瞥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赶紧上前提醒:“您的车在对面站台。”这话简单直白,是我们每天要对几十上百个旅客说的话,怕的就是耽误人家赶车。可这位旅客没多问一句,也没再确认,转身就跑,结果误乘了车次。本以为是场小误会,没想到转头就收到了12306转来的投诉件,理由是“工作人员指引不清”。

捧着那张投诉单,我们一群人看着旅客的自述,又气又无奈——他自己写着“工作人员告知到对面站台乘车”,却转头说“不理解意思”。是啊,若当时真没听懂,为什么不张口多问一句?“对面站台”四个字,是连孩童都能明白的字面意思,怎么到了投诉里,就成了我们的错?更让人心寒的是,这样明眼人一看就牵强的投诉,竟然能一路转到站上,仿佛我们日复一日的付出,抵不过一句轻飘飘的“我不满意”。
我们从没想过,“服务”两个字,会变成某些人眼里“铁路人必须低人一等”的理由。我们愿意帮拎着大包小包的老人找座位,愿意蹲下来给孩子系好松开的鞋带,愿意在列车晚点时一遍遍解释安抚——这些不是因为我们“该做”,是因为我们把旅客当家人,想让大家的旅途顺顺利利。可这份真心,不该被当成理所当然,更不该被曲解成“犯错的把柄”。
我们也累啊。一个班下来,嗓子哑得说不出话,腿站得发肿,连喝口水的功夫都得挤;遇到客流高峰,既要盯着车次,又要防着旅客误乘,神经绷得像根弦。我们不怕辛苦,怕的是真心换不来理解,怕的是一句正常指引,转头就成了投诉的“证据”,怕的是12306在转接这些投诉时,忘了我们也是在岗位上拼尽全力的普通人。
服务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妥协,是你多说一句“麻烦了”,我多答一句“您放心”;是你不确定时愿意开口问,我指引时愿意更细致;是彼此把对方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想给旅客温暖的旅途,也想得到一句真诚的“谢谢”,一份基本的尊重——毕竟,我们站在这里,是为了送大家平安抵达,不是为了做“永远的错方”。
希望有一天,当我们再说“您的车在对面站台”时,得到的是一句“好嘞,谢谢”,而不是转头而来的投诉;希望12306在接到投诉时,能多看看事情的全貌,别让我们的辛苦,凉了心。铁路人的坚守,从来都不是为了“不被投诉”,是为了对得起身上的制服,对得起每一位旅客的信任。但这份信任,需要你我一起,用尊重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