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超票根,如何撬动江西消费新蓝海
一张印着赣超标识的足球赛票根,正从江西的绿茵场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它不仅是观看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的凭证,更化身为一枚游遍江西城市消费的密钥:凭此可在庐山领略“飞流直下三千尺”时享受门票优惠,在赣州品尝地道客家菜时获得专属折扣,在景德镇亲手体验制瓷乐趣时解锁特别套餐。这张薄薄的票根,正是当下“票根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赣超票根的探索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精准地切中了现代经济从“功能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型的脉搏。它不再将观看一场球赛视为孤立的消费终点,而是将其重新定位为一段更广阔消费旅程的起点。其本质,是通过精巧的设计,将球场上单次、瞬时的“流量”,高效地转化为在城市里多次、持续的“留量”,让原本可能“看完就走”的球迷,因这张票根的纽带而停下来、住下来、消费开来。这实现的正是从“办一场赛”到“兴一座城”的运营思维跃迁,是城市营销与内需激活的巧妙结合。
赣超票根的魔力,远非简单的“票根+优惠”叠加。其独特优势,源于这项赛事自身浓郁的“烟火气”。参赛球员是身边的教师、厨师、司机和学生,是真正“我们自己的联赛”。这种极强的贴近性与归属感,使得支持家乡球队与探索城市美好天然地融为一体。这张票根因而超越了普通促销券,成为一份情感认同的象征,承载着“我为家乡呐喊,家乡以礼相待”的双向奔赴。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打通横亘在体育、文化、旅游、商业之间的行业壁垒。这背后,是运营逻辑差异的调和,是短期让利与长期收益的平衡,更是对构建一个共赢商业生态的智慧考验。以赣超而构建“文旅商体联盟”,打通行业壁垒,让体育的活力、文旅的魅力与商业的动力在票根这个共同载体上找到利益的契合点,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作战”。数字技术的赋能则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电子票根与城市服务码的打通,实现了“一码通行”的便捷,也让消费需求的流向可知、可感、可优化,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然而,要让赣超票根的经济效应超越一场比赛的热度,避免沦为短期促销,就必须构建起市场化运作的内生动力。这要求参与其中的各类市场主体,从景区、酒店到街角米粉店,都不能仅仅着眼于一次性让利,更要聚焦于通过这次联动展示自身特色、提升服务品质,用实实在在的价值留住消费者的心。同时,票根经济也不能只靠90分钟的比赛“单打独斗”。围绕赣超赛事日,配套引入江西各地的非遗市集、特色演出、文创展销等活动,将比赛日升格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江西城市生活节”,让球迷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正是将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景德镇的瓷韵、滕王阁的诗意、龙虎山的道风,与足球激情进行深度融合,赋予票根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赣超票根的实践,生动演绎了“场景理论”与“破圈效应”。它是在精心构建一个新型的消费场景,通过体育的牵引,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破圈”联动,打破传统的消费边界,从而激发出“一场比赛带动一次旅行,一张票根串联多元消费”的系统性活力。这对于城市治理者而言,意味着需要从传统的管理思维转向“平台思维”与“生态思维”,努力成为优质消费场景的构建者和维护者。
一张小小的赣超票根,看似微不足道,却连接着激发内需潜力与提升城市魅力的宏大课题。当每一位球迷和游客都愿意手持这张票根,为江西的球队呐喊,也更深入地探索江西的美好时,消费的潜力便被真正激活,城市的价值也得到了最生动的彰显。让赣超的票根长出新翅膀,飞入赣鄱大地的千行百业,需要的不仅是初始的热情,更是持续的制度创新与市场智慧。这,正是这张小小票根背后,江西正在作答的发展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