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握手,景德镇与伊兹尼克以瓷为媒相约“一带一路”

2021-12-01 15:57 阅读
瓷都晚报
“Are you chinese?”

“是的,我是中国人。”

“Did you bring the china?”

“带了,我带您参观一下我们的景德镇瓷器。”

“Good,very good!”

以上对话,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春明2018年在土耳其举办陶瓷展览时,与土耳其人的一段简短对话。对话中,不难看出土耳其人对景德镇陶瓷的情有独钟。在他们眼里,陶瓷是中国最显著的文化符号。

甘春明与国外观众在展厅里合影

2021年11月15日,景德镇市与土耳其伊兹尼克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万里之遥的土耳其伊兹尼克为什么会与景德镇缔结为友好城市?其陶瓷有什么特点?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景德镇瓷器给它带来了什么影响?日前,记者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关专家,并有幸采访到了一位曾经到过土耳其的陶瓷艺人甘春明,来揭开伊兹尼克市和伊兹尼克瓷的神秘面纱。

 

 
 

浪漫土耳其

古老而美丽的伊兹尼克瓷

伊兹尼克,是土耳其布尔萨省的一座城市,位于伊兹尼克湖的东岸、伊斯坦布尔东南方约90公里处。曾经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古代伊兹尼克地处东西方贸易商路上,贸易活动繁荣,鼎鼎大名的伊兹尼克陶瓷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公元9世纪,在伊朗、伊拉克一带,出现了伊斯兰世界的某种仿制品———“伊斯兰瓷”,或称之为“玻璃砂器”(英文称Fritware,stone-paste)。严格来说,它并不能被称作瓷器,其坯胎的原料是黏土和石英,而非高岭土、瓷石,烧制的温度也较低,其品质介于瓷器和普通陶器之间。

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异军突起,他们逐步蚕食了拜占庭人的领土,开始有了区域强权的气象。1331年,经历长达3年围攻后,奥斯曼人夺取了罗马—拜占庭历史名城尼西亚,并将它更名为伊兹尼克(Iznik)。当地的制陶业亦有了长足发展,在13世纪中,伊兹尼克主要生产一些质量相对不高的陶器,虽然差强人意,但也能勉强满足奥斯曼贵族的需要。

后来,土耳其的能工巧匠们经历了多番实验,于早期“伊斯兰瓷”的基础上,在15世纪后期终于研制出了具有土耳其特色的高品质陶器,它们在外观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十分接近中国瓷器的水准,由于奥斯曼帝国陶器工业中心位于伊兹尼克,故被统称为“伊兹尼克陶器”。

土耳其伊兹尼克陶器

与早期的“伊斯兰瓷”相比,伊兹尼克在配方和工艺上进行了大幅改良。根据现代科技对伊兹尼克陶器的成分分析,它的黏土含量仅有8%-13%,石英的比例达65%-75%,玻璃砂(将玻璃碾碎后获得)占18%-22%(其中含铅量高的玻璃占3%-4%左右),此外还包含极少量氧化铁(从而令烧制后的毛坯微呈红色)。单从成分上看,与中国瓷器大相径庭,更接近于“玻璃器”。烧制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达到了900-1200摄氏度,但仍略低于中国烧制瓷器所要求的的1200-1400度。

伊兹尼克 水罐,法国卢浮宫收藏

到了16世纪,伊兹尼克瓷也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其产品涵盖了餐具、饮器、摆件、灯具、建筑墙砖等多个门类,风格、形制、彩绘也趋于多样化,可谓精彩纷呈。在市场上,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甚至打入了基督教国家的市场,在意大利半岛颇受欢迎。

然而,好景不长,从1678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伊兹尼克瓷便从历史舞台中消失了。

 
 

东西方文化交流 

景德镇瓷在审美上引领、

在贸易上冲击伊兹尼克瓷

“在土耳其,我看到他们的瓷器,第一印象就是特别眼熟,跟我们景德镇的青花瓷很像,但细细品味,又没有我们的那么精致,图案上也不是东方的自然山水风格。”甘春明告诉记者。

正如甘春明所描述的那样,历史上,中国古代元朝的青花瓷对伊兹尼克瓷的影响特别大。13世纪,随着版图横跨亚欧大陆的元朝建立,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此时包括元青花在内的陶瓷大量出口,当时伊兹尼克的匠人们,也开始模仿这些来自东方的器物,以满足市场和宫廷的需要。

16世纪的土耳其仿制品

奥斯曼宫廷对中国元明时期的青花瓷相当痴迷。因此,伊兹尼克瓷在颜料上也常常选择钴蓝色,甚至一度出现了大批中国青花瓷的土耳其伊兹尼克“姐妹款”。由于奥斯曼皇族崇尚蓝色,于是当时的匠人开始使用天蓝色和金黄色的彩釉,模仿中国的青花瓷,使陶瓷显得更为高贵,以适应宫廷需要。据称,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请外国使节,席上使用的餐具,全部是来自中国的瓷器。至今,在土耳其托普卡帕宫里(地位相当于中国故宫),还珍藏着来自中国的上万件瓷器,其中元明清青花瓷就有3000多件,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相都属于精品。

平心而论,伊兹尼克瓷虽然受到了景德镇瓷特别是元青花的影响,但自身特色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土耳其式的纹饰(因伊斯兰教义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土耳其画师、工匠在装饰题材上不能尽情展现人物和动物,他们因此发展出了高度发达植物花卉图案,与中原瓷器大异其趣),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突厥风情。仅仅从外观上看,成熟的伊兹尼克瓷与中国同代瓷器的差别已相对微弱。

15世纪明代青花瓷盘

除了在颜色、审美上影响了伊兹尼克瓷,在贸易上,景德镇瓷对伊兹尼克瓷的冲击也特别大,而这也是伊兹尼克瓷走向衰落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东西贸易的畅通导致中国高级瓷器大量涌入奥斯曼帝国,伊兹尼克瓷品质虽好,但在中国瓷器面前,还是逊色不少。激烈的竞争让陷入困境的伊兹尼克瓷雪上加霜,甚至连奥斯曼皇室也开始拒绝购买“国货”,再加上工匠流失、国内战乱等原因,伊兹尼克瓷最终消亡。

 
 

牵手“一带一路”

景德镇瓷与伊兹尼克瓷必将大放异彩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8年来,“一带一路”取得可观成果。

瓷器,是中国在世界的代名词,china也由此而来。在古代,中国陶瓷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输送到世界各地,不仅改变了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栩栩如生地“活”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陶瓷的发展。如今,陶瓷也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

当前,景德镇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在全力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千年瓷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今天的景德镇,正以开放的胸怀、自信的姿态,展开双臂拥抱世界。伊兹尼克瓷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陶瓷产业又得到快速发展,开始慢慢走上了复兴之路,也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其描绘的花纹不但种类多样,而且纹路细腻、色彩斑斓,充满复古气息。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文化也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景德镇市与伊兹尼克市虽然风土人情不一样、文化习俗不一样,但所生产出来的瓷器都深受人民的喜爱,各有特色。现在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两市的陶瓷文化、陶瓷产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好,我相信两国的陶瓷文化在交流中,一定会碰撞出新的火花。”甘春明表示。

景德镇与伊兹尼克以瓷为媒、因瓷而识、因瓷相融。缔结友好城市是一个新的开始。正如市长胡雪梅在我市与土耳其伊兹尼克市缔结友好城市签约仪式上所讲的那样,“希望以这次正式缔结友好城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两地互利友好合作,为深化两国关系、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官龙样 汪莹 采访整理

图片由甘春明提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