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寻:省会南昌最老机场
◎翦 彰
题记:①民国中意飞机修造厂在江西师大老校区保存完好 ;②该厂是省会南昌现存最老的“远东第一”机场 ;③鉴于该机场遗址是中国航空梦的发祥地,急切呼吁组建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彰显江西航空军工文化首要地位。

近年来,笔者注意到江西省会城市南昌, “一江两岸”现代化都市格局正在扩容,“年年不一样,月月有变样”。同时,江西为了实施省会城市战略,还十分注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挖掘和打造提升。据说,现在年轻人心中,省会南昌已经是“网红旅游城市”的“头几名”,是全球“十大动感都市”。在老市民心中,如偶尔出门,会发现南昌城里的人变多了,到处很热闹。在外地人心中,每逢周末、节假日,都很想来省会南昌“做做客”,坐上四通八达,十分方便的高铁,来南昌逛逛。
我这里要说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省会南昌北京西路437号的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步入学校大门,你就会发现,有几栋驼灰色的民国建筑,上面都标有 “1935”拉丁文数字,好像是老建筑会说话,在无声地告诉人们有关民国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遗址的诞生年代。
是啊,透过这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省会南昌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自1935年以来是个什么样子呢?
明清以来,南昌有“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之称,在那个现在称为“老师大”的地方,当时又属于什么方位呢?找到一份南昌民国地图一看,发现属于南昌古城的顺化门(东门)方位,顺化门具体位于现在的八一广场展览馆附近。

自古以来,南昌人很聪慧,又很诙谐,且习惯用一句话来概括七个城门的特点。如说到靠近万寿宫的广润门,有一句谚语说“推进拥出广润门”,意思说“广润门”的钱、盐、粮、五洋商店云集,而百货、布纱、颜料批发商号,也大多集中在城门附近,因此又名“广货门”。
说到章江门,又又一句谚语说,“接官送府章江门”,意思说该城门前迎来送往的都是显官巨商,在此上岸或者登船,场面十分热闹,排场极大,因此也有“吹吹打打章江门”之说。
民国期间,如果有人问路去顺化门,对方肯定地告诉你朝东走,还会加上一句谚语说:“骑马射箭,就走顺化门哈”,意思是说,要去“大校场”(兵营操练场),就朝这个方向走。
对的,在1935年,南昌顺化门外就有一个“老营房机场”,就是现在老省政府的那一片地方,它就是民国时期南昌最老,最大的一个机场。
解说一、老省政府附近是民国南昌最老飞机场
南昌史上第一座机场称为“老营房机场”。该机场于1929年11月建成,当时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军用机场。
1934年,利用老营房机场已经扩建的最东头部分,国民政府下令在此地建设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现为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国民党政府与意大利签署制造生产“意式飞机”的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合同,开始修理和试造飞机。抗战爆发后,飞机制造厂被迫西迁至重庆南川。1945年9月,中国航空公司在老营房机场开通了一个航班,1949年南昌解放后,该机场交给南昌市,机场报废。
现在,随着老省政府附近的“苏宁广场项目”征用了原老营房机场旧址(八一礼堂),原来的老营房机场主体部分,可以说荡然不复存在了。现在只剩下原来的老营房机场扩建部分-----原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遗址,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成为南昌史上名符其实的最老的“第一”机场了。
南昌史上第二座机场称为“三家店机场”。三家店机场机场位于南昌市中心以南,又被称为青云谱机场,是原属国民党军队修建的军用机场,为当时全国较大飞机场之一。该机场于1934年8月1日动工修建,从全省各地陆续征调的29万民工修建,1935年春竣工,当时该机场也称南昌新机场(老机场为老营房机场)。
抗战时期,三家店机场被认为是苏联空军志愿军来华驻扎该机场。从这里起飞的战机,先后与日机进行了40多场激烈的空战,并担负出击宁沪杭等地日军机场的任务,共击落击伤日机60多架,炸毁近百架 ,炸沉日舰20余艘。击毙包括号称“四大天王”的日军王牌飞行员潮田良平、南乡茅章在内的飞行员数十名,俘虏15名,在抗战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1939年3月日军占领南昌,满目疮痍的三家店机场成为驻南昌日军的军营,抗战中期机场被毁。1945年9月中国军队进入南昌,日本华中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从武汉乘飞机在三家店机场降落,向中国军队投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修复。1952年11月,这个机场迎来了第三次大规模建设,主跑道扩建至长1520米、宽70米,成为当时条件下的一座现代化机场,满足了抗美援朝时期飞机修理,起降转场的急需,有力地支援了这场立国之战。
1954年7月3日,随着机场上一架雅克18教练机的首飞,新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自己造飞机的崭新时代。1959年1月,三店机场更名为青云谱机场。2019年青云谱机场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搬迁到瑶湖机场。
第三座机场为阳湖洲机场,第四座机场为芭茅岭机场 两座机场在抗战期间由日本侵略者在南昌修建,均成为“烂尾工程”。第五座机场为牛行机场, 1948年由国民政府简易修建,承接老营房机场民用航班,1949年废弃。
第六座为机场农林专用机场,1949年建国后,省政府曾在进贤县修建农林专用机场,机场未投入使用即遭废弃。
第七座机场为向塘机场,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机场,1952年中南空军修建部主持在原国民党“花园机场”旧址上,修建了向塘机场,属军用机场。向塘机场位于南昌市中心以南29公里处,飞行场地162万平方米。
第八座机场为昌北机场 ,1995年昌北机场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投资8.96亿元,1999年建成投入运营。
第九座机场为瑶湖机场,位于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参照军用3级永备机场建设,占地约4000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2016年11月25日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作为中航工业大飞机制造的试飞机场,随后青云谱机场迁入瑶湖机场。
解说二、民国南昌中意飞机制造厂规模“远东第一”
1929年,为围剿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政府授意江西省与意大利四个飞机公司合作,在南昌城东的老营房一带修建飞机场,史称“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也称“中意飞机制造厂”。
据《南昌市市志》载:老营房机场位于南昌市区东面,即今省政府及周围地段。当时,南昌七门之一的顺化门外是个大练兵场和一些营房,老营房机场也因此得名,或称“老飞机场”,这是南昌拥有航空设施的开端。
建成之初,老营房机场占地仅1800平米,周围有很多电线杆、树木、池塘等障碍物,不符合飞机起降要求。1930年11月,国民政府下令重新整理扩充,将机场扩展至2500平米,并清除了附近的障碍物。如今省政府院内的八一礼堂就是老营房机场的机库,省政府院内宽阔笔直的东西向主干道就是飞机跑道。随着扩充改建,现今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大门内,南北向道路成为老营房机场的跑道之一, 而主干道西侧的办公楼即为当年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的指挥塔楼。“老飞机场”从“老营房”延伸到青山湖西岸的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时,面积已大大超过从前。

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达到对内“围剿”红军、镇压“福建事变”,对外抵御日益进逼的日本侵略的现实需要,以及为了满足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在短暂的中意外交修好时期,逐步形成了选择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良好的南昌,作为当时中国航空工业中心的理念,中意双方不断接洽、商议合办飞机制造厂事宜。
根据《江西省志29:江西省军事工业志》载:1935年1月21日,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意大利的菲亚特、卡坡尼亚、布瑞达和萨伏亚四家航空公司代表签订合同,成立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因其仿杭州飞机制造厂中美合资办法,聘请意大利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制造意大利式飞机,故亦称南昌中意飞机制造厂。
按照中意双方合同规定,建厂经费由意方垫付135万关金,中国每年偿还20%,5年还清。开工第一年,在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制造的部件占每架飞机总值的20%,以后每年递增20%,其余部件由意大利国内制成后运至南昌装配。至第五年,飞机全部在南昌制造。1936年11月,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开始修理飞机,培训技术工人。
至1937年2月,工厂建成主厂房8座、四层办公大楼(指挥塔楼)1座。主厂房为飞机总装配厂房、发动机装配和试车房、机械加工厂房、机身骨架焊接厂房、热处理和钳工厂房、机翼和木工厂房、烘木厂房和白铁厂房。指挥塔楼与各厂房均有冷热空调设备,其中飞机总装备厂房最大,面积约有5000-6000平米。全厂规模之大,属当时国内少有(这些厂房建筑,现在基本保留原貌)。当时,意大利称,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在设备和规模上,名列远东第一。
建厂初,意大利人员约60人(包括总经理、主要工程师、各车间工程师等),规定逐步由中国人员顶替,到第五年后全厂由中国人员接收。厂内设有监理处(共有监理、工程师、秘书等4-5人),代表航空委员会与工厂联系,办理交涉、验收产品等事宜。
1937年4月,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开始制造飞机,工人多数从上海民用工厂高薪聘请。按计划,工厂首先制造布瑞达25式教练机20架、萨伏亚S-81式双发动机轰炸机6架。虽然萨伏亚机身是意大利本土制造,中国只造全机的20%,但是制造这种双发动机的大飞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意外交关系交恶。至年底,工厂的意大利职工撤退回国。此时全厂约有中国职工300余人,各车间还没有全部开工,萨伏亚才装配3架,20架布瑞达的机身和机翼也还只是半成品,全厂准备撤退,陆续疏散机器设备。工厂的人员和设备、器材等向西撤退,从南昌经过九江、武汉、重庆,在1938年上半年到达重庆以南的南川县,新厂址在南川县的一个山洞——海孔洞内。同年底新厂落成。1939年工厂改组,更名为中央第二飞机制造厂,朱霖任厂长。以后相继任过厂长的有钱昌祚、黎国培、马德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1947年底,南川厂转地方建制后,回迁南昌老营房机场,随厂回迁南昌的职工约500人,修过几架L-5式联络机。在南川生产的中运二式运输机拆运南昌后,曾装配试飞过一次。1949年初,厂长马德树逃往台湾。是年春,厂中多数人分别撤到大定发动机厂和广州的大定分厂。随着国民政府败退大陆,位于南昌的国民党航空研究院、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和航空供应站相继迁往台湾,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原址日益荒芜。

1950年国立南昌大学迁入,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成为南昌大学校园。1953年,院系调整,该旧址成为江西师范学院校园。1983年,江西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建成瑶湖校区,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成为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如今,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的功能定位是:“安静有序、远离商业活动的教学场所,年轻人接受爱国、爱校教育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解说三,南昌机场历史确立江西航空发展地位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创立于1935年,是当时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厂之一。民国期间,1927年成立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主要仿制法国飞机,1934年成立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主要仿制美国飞机,而1935年成立的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又称南昌中意飞机制造厂),主要仿制意大利飞机。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是仿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的中美合作模式成立的。其重要地位使得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在研究我国近代航空工业发展史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是中意合作的产物。中意关系在当时仅有不长的数年是“蜜月期”,不久双方外交关系就发生转向。日本全面侵华前期是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建设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中意关系已经发生微妙变化,所以旧址的保存和保护对研究近代中意外交关系的变迁具有重要的佐证价值。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建成后,因利用当时世界上三大航空技术优势国家的技术,所以其生产机械、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生产设备都是十分先进的。意大利就曾自称,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在设备和规模上,堪称远东第一。这使得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在研究我国近代航空工业生产、维修技术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建成前后,即着手进行航空工业人才、飞行人员、地面控制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许多海外留学归国的人才被纳入到工厂中来,同时还不断派人出国学习、引进外国专家入厂培训中国员工。所以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对研究近代中国航空人才教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成立后,因为南昌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当时中国的国家航空管理机构航空委员会等管理机构迁入南昌、国家级航空研究所(后改为航空研究院)等航空科研机构迁入南昌、国民党空军的主要部队以及大部分飞机都集中于南昌,加上南昌拥有当时“远东最大的机场”——三家店机场,诸多因素的结合促成南昌成为集当时中国航空工业中心、航空管理中心、航空科研中心以及最主要空军基地于一身的航空战略中心。这对于研究中国航空史、军事史乃至中国社会变迁史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解说四,省会南昌可建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
江西省会南昌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省会南昌有着丰富的航空工业遗产和深厚的航空文化底蕴,因此在这里建设一个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是非常合适的。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厂房建筑现在保存完好,遗址建筑群是按照意大利建筑设计师的图纸、利用意大利建筑技术完成的,建筑本身具有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工业建筑风格。飞机棚厂内大跨度(26米)的钢筋混凝土空腹梁技术在当时世界建筑史上也是极其先进的。所以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建筑本身对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昌市内有多家航空工业企业和航空科研机构,这些企业和机构为南昌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南昌还保留了许多重要的航空工业遗迹,如洪都航空城、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等。这些遗迹可以为博物馆提供丰富的展品和素材,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南昌市内的航空工业遗址和遗产整合起来,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可以包括航空历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了解航空知识。同时,这个博物馆也可为促进江西省航空工业发展,增添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为打造省会南昌高新区瑶湖片区为美国西雅图模式的中国“航空城”,挖掘历史航空内涵和国际交流加分。同时,筹建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也可为打造省会南昌的旅游产业大项目,注入新的动力,提高南昌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为此,建议在筹建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时,需要充分考虑选址、规划、设计等问题,需要各方面协作,比如可以考虑建设“一馆三体”的群馆模式,即在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建设一个民国航空文化博物馆、在青云谱洪都飞机公司建设一个新中国航空展示馆、在瑶湖新机场建设一个中国未来航空馆,三个分馆,分段又集中展示了中国近现代航空历史和未来航空发展,可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凸显江西航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全国无与伦比的航空文化引领地位。

最后,笔者相信随着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近代航空博物馆将可能会成为省会南昌一个具有独特航空魅力的文化景点,将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和航空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