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漫评丨花式寒假作业背后的“速度与焦虑”

2024-02-20 15:00 阅读
大江新闻

大江新闻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寒假趋近尾声,一年两度的赶作业场景又来了。不同以往的是,一种被称为“新型寒假作业”的现象引发热议。从必须自行打印的寒假作业、每日不断的在线打卡,到需要家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实践作业,名目繁多的花式寒假作业让不少家长感到“压力山大”,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寒假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对于寒假作业的设计,教师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和困惑。过去单一的作业被认为缺乏营养和创新,因此学校增加实践和打卡类作业。

但部分家长表示,一方面对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进行打卡担忧,另一方面则质疑过多过杂的作业是否真的有必要。尽管赞同教育实践的多样化,但由于自身可能缺乏相关背景知识,他们在帮助孩子完成这些“新型寒假作业”时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作业,对家长的艺术修养和技能要求较高,不少家长在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逼疯”。

事实上,家庭作业首先是学生的任务,而非家长的。减少作业量、优化作业形式的同时,应尊重家庭差异,避免形式主义。

寒假不应被视为学校学习的延续,而是一个独立的时期。让学生在休息、探索及家庭互动中体验成长。我们需要重新构想寒假作业的设计理念,将其从沉重的负担转变为激发创新精神和生活技能的平台,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得到真正的放松和发展。

 

总策划:何宝庆

监制:张绪鸿

手绘:陈紫薇

编辑:刘薇

统筹:温小强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