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侧记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阳明
广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抓紧抓好,更好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担当新使命、建功新时代。
9月22日,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萍乡召开。省总工会主要领导与11个设区市总工会和赣江新区工会以及部分产业系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起,来到萍乡市迪尔化工填料有限公司和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观摩考察,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好方法。
近年来,萍乡市迪尔化工填料有限公司不断健全员工素质提升机制,实施岗位培养、项目培养计划,重点抓好关键工序、特种作业、技术工种岗位技能培训,抓好新建工程和技改项目人员培训,确保在岗人员100%接受培训、100%考核上岗,着力提升员工岗位操作技能。来到该公司观摩,与会人员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或相机拍照,并借阅相关资料。大家边走边看边学边议,在观摩中启发,在交流中学习,收获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
“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构建起了党组织对产改的强大政治领导力,该公司7300余名员工中有党员1600余名,党员占比21.9%,处处发挥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观摩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验及做法,公司通过各项举措,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员工离职率保持低水平,其中,2018—2022年的年均离职率仅为0.93%,该公司的诸多举措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产改督查连续几年列入萍乡市委年度督查内容,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全市产改工作情况汇报,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产改工作开展调研,使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萍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刘占纯表示,该市大力推广伍子醉公司等试点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好举措、好办法,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扩点覆面,全市有试点单位44家,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试点企业同步推进,各县区、第一牵头单位、试点企业共同发力的工作新格局。
“‘再造十万南康木匠’,关键在于‘造’,南康区紧紧围绕‘造’字做文章,通过在各乡镇组织家具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参与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2022年以来,区级牵头培训29期,合计1665人。”赣州市南康区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范西燕表示,为畅通产业工人上升通道,该区打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的限制,结合家具企业岗位要求和行业特性,科学设置申报条件、认定方式、等级标准,最大限度把优秀家具行业从业人才纳入“南康木匠”的范畴,促推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全力推进工匠学院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深走实,高质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每年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20万人次,有力推动电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洪明表示,学校主动适应能源行业发展的需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紧盯行业企业培训需求,围绕工匠培养开展各类培训,个性化制定培训菜单,近三年开展技能培训30多万人次,培养了技师2147人、高级技师504人、省级以上优秀人才219人、地市级及以上工匠65人。 与会人员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议、一边学,对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幅幅画面、一串串数据、一个个事例,给了大家更多的启迪。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收获了许多宝贵经验,有利于下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