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溪的天空

2023-12-07 10:57 阅读
大江网-江西工人报

  摩托车行驶在通往高速路收费站引道上,引道很长,达五六公里,风一样疾行着,有种误入高速的错觉。高德地图显示,桐溪村就在高速路口下面。

  在村部,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张李长。微胖,短发,一看,像是当过兵的人,干净利落。一问,确是一名退役军人。只见他正与村干部商讨户厕改造事宜,乡里催着上报。简单寒暄后,我便去拜谒将军黄经耀故居。

  出村部往右走,一条村道灵动有致,靠山一侧红色油画不时映入眼帘,与山体、草木绿色相得益彰。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路面三条彩带,仿佛有风的吹拂,飘向远方。车子驶过一片田野开阔的地方,便远远望见黄经耀故居。

  1915年,黄经耀出生于于都县葛坳乡桐溪村,家境贫寒。他在家排行老五,上有两哥两姐,下有一弟一妹。因家庭生计,父亲与哥哥远行福建,挣钱养家,日子总算勉强过得下去。黄经耀念了两年私塾,因父亲病倒,全家生活陷入窘迫,不得不辍学。1929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进入赣南和闽西,在于都创建了赣南第一个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那时,黄经耀积极参加儿童团,后又在红军的帮助下,参加了红军。1934年10月17日,他随红一军团在梓山镇山峰坝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走上漫漫长征之途。再后来,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入朝作战。黄经耀戎马一生,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回看来时路,黄经耀经常感慨:能参加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荣幸。黄经耀是幸运的,是活着回来的英雄。与他一同出去参加革命的老乡,大多牺牲在战火中,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穿过硬化的田埂,拾阶而上,一幢复古建筑矗立眼前。旁边的沥青路直通故居门口。故居正厅矗立着黄经耀将军铜像。眼神坚毅,有光。在展厅的一面墙上,记录着桐溪村革命英雄名录,有名有姓的就达86人,他们牺牲时大多只有20来岁。

  2015年,当地人武部部长李章荣来到桐溪村时,怎么也没想到,桐溪村坐拥优质红色资源,却得不到有效利用。他踏进将军故居,老旧凌乱,前庭后院杂草丛生。出入的村道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这里无特色产业、无村集体收入、无朝气活力,青壮年大多到县城或沿海地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以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居多。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县人武部工作队进驻村里帮扶。他们决定以黄经耀故居为突破点,深入打造,建设示范点。每逢主题党日活动,人武部都会组织官兵到桐溪村为群众插秧、种红薯、清扫村庄道路、清洁人居环境。

  自结对帮扶以来,人武部帮助村合作社建设肉鸡养殖基地,原生态绿色产品畅销县内外。为村部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带动村民先后修建桥梁2座、乡村干道13条、水渠400多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75盏、投光灯340盏,极大地改善了桐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武部又多方筹资,共建军民鱼水情双拥文化广场。村庄建设融入更多国防元素、长征元素,协助新建或完善一批兼具民兵训练、国防教育等功能的活动场所。红色文化在桐溪村更红;红色基因得到传承,更具向心力。

  经过几年持续帮扶,桐溪村旧貌换新颜。走在村庄里,民房整齐,民风淳朴。

  李章荣时常来到桐溪村转悠、散步,像回家一样。看着村民满心欢喜,他心里充满着幸福感。

  穿村而过的高速路,俨然成了村里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许多城里人慕名而来,带着小孩、亲朋好友,接受红色教育。

  游人一年比一年多,他们来桐溪瞻仰将军一生功绩,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上主题党课,让红色基因一点一点渗入心灵,渗入生活日常,铸牢红色信仰。

  今年以来,在县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桐溪村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发展壮大鸡鸭养殖以及脐橙、柑橘等特色果业种植的同时,又创新开拓中药材种植。

  每当夜幕降临,村民涌向广场,跳起广场舞,歌唱幸福生活。 离开桐溪村时,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我在想,红色让桐溪有了飞翔的翅膀,绿色正在更新桐溪的未来。桐溪的天空,更加广阔,引人无限遐思。

  刘九流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