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光

2024-01-09 15:26 阅读
大江网-江西工人报

  30年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我在铁路某单位的工程队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猫在火车站挖地沟敷设电缆,搅拌水泥做设备基础面,爬高柱信号机刷油漆,一身黄色防护服污迹斑斑,活像个农民工。住宿的地方,要么是租一间民房,要么是选择废弃的站房。所谓床,不过是用钢管焊接成几个支架,上面搭几块木板,六条汉子一字排开躺卧。周围堆满各种设备、水泥、油漆,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最难熬的是夏夜,蚊子仿佛小型战斗机,从各个角落盘旋而至。两台台式电扇发出沉闷的噪声,令人担忧随时可能便要“罢工”停转。没有任何桌椅板凳,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更别说彩色电视机了。

  那一年的光阴里,我坚持在膝盖上“爬格子”,撰论文、写日记、创作文学作品,成天充实而愉悦。我明白自己不能输给光阴,必须用阅读和写作打败它。写完稿子,再用方格子稿纸誊抄好,悄悄投入附近乡镇的绿色邮筒。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

  是种子,就要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在葱茏的青春岁月,我有幸没有虚度年华,而是开始将梦想寄往更加广阔的远方。短文,被印成了铅字;好书,被一本本消化,滋养着一个青涩的小伙子。膝盖,就是我的书桌,就是我这个四处漂泊的工程“吉普赛人”的星辰大海。

  几年后,我这个本已成长为单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遭遇了事业上的“滑铁卢”,一时间谣诼蜂起,我仿佛汪洋中的一叶孤舟,其境地可想而知。是阅读和写作又一次救赎了我。

  那段形同海水的时光,一次次淹过来。我仿佛一位溺水者,胸怀里的多少梦想顷刻间随时可能毁于一旦。不要奢望神话传说,必须学会泅渡。我以笔为代言,疾书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以书籍为舟,在风浪里寻觅人生的渡口。一篇篇作品变成报刊上飘香的油墨,从四面八方如同彩蝶翩然而至。这些作品,构成了我的第一部书《纯粹风景》。生命中,我们要做一个看风景、爱风景的人,更要做一个创造风景的智者。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仿佛一件瓷器,看似光鲜华美,实则易碎。如何抉择安身的方式,在于每个人的人生态度。我给自己的心灵安装了一个“报警器”,以防温水煮青蛙,在舒适中与理想渐行渐远。这次,我选择的是阅读赣鄱大地,为这方热土深情书写。陶行知先生在《自勉并勉同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绑”上了一架担当文学使命的马车。

  不负时代,不负时光,才能做一个勇敢的逐潮者。数年来,我倾尽休息时间,不知倦怠地行走于江西16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与古村亲密接触,与河流真诚对话,沉醉于历史罅隙间的某个细节,将热爱的阳光铺洒在驿道征程。付出,总是与收获成正比。几年间,我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笔耕出8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没有虚度光阴。”

  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路标,每一个时代都要有时代的英雄。从2021年3月开始,我全身心投入报告文学《绽放》的写作,“复活”了15位牺牲于工作岗位上的扶贫干部生前平凡而动人的情景。这是一次超负荷、高难度的写作,更是一次精神的浴火,一次灵魂的拷问。50多天的时间里,我利用公休假、双休日和节假日,深入修水、瑞金、会昌、横峰、信州、南丰等十个县区,深入这些扶贫干部生前的帮扶点,与村民们促膝长谈,深入了解扶贫干部的工作细节,还原他们生前的动人瞬间。我边采访、边整理、边写作,废寝忘食,日夜作战。那些日子里,我几乎就是为《绽放》而生,为《绽放》而痴狂,火车上、汽车上、餐桌上,无不成为临时“工作台”。《绽放》出版后,被评为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纪录小康工程”项目。

  人到中年,诸事顺遂。很多熟人、朋友却看不懂了,不知道我为何比年轻时还更拼。其实,原因很简单,我悟出了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里面的哲理。懵懂半生,竟还有那么浩瀚的知识海洋等待我去探寻,还有那么多的巍峨山峰等待我去攀登,除了选择出发,别无捷径和良方。我时常在心中告诫自己:抓住时光,别让它从你身边溜走。

  于是,我穷尽八小时之外,风尘仆仆地投奔人间烟火和“波谲云诡”的未知远方。我蹲点于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小巷里,每天晚上与爱心厨房里的老夫妻一起劳动,亲身体验他们如何用19年的时光为绝症患者端出温暖和芬芳,氤氲出亲情的味道。我含着热泪熬夜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烟火仁心》。我走近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胡敏华,尝试再现她陪护艾滋病患者20多个春秋的心路历程。长篇纪实文学《照亮别人的光》是我即将献给这位提灯天使的颂歌。人世间,有那么多真善美在前方拈花微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扬鞭奋蹄?

  于是,我竭尽所能,尝试着挖潜扩能,接受新的挑战。一家出版社发出邀请,希望我创作一本给高中生阅读的红色故事书,时间是1个月。这种创作跟纯文学作品不同,于我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领域。创作的过程中,我海量阅读,对江西的革命史有了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任务终于如期完成,自己的知识面再次得以拓展。不久,我又被一家期刊社遴选为系列短视频脚本的作者,第一次“触电”,我边学习、边摸索、边创作,实现了文学读本向镜头语言的转变。近期,应景德镇之邀,我即将投入纪实文学书稿《国窑史话》的创作,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瓷都人民可歌可泣的陶瓷创业史。对于我来说,这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人生,因为挑战而丰富多彩。

  时光,因奋斗而亮丽。在奋斗中发现更多的自己,这是一种幸福。慢慢走,欣赏啊。

  □ 彭文斌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