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重要经济支柱,曾藏在江西这个地窖

2024-06-17 19:34 阅读
赣州广播电视台

1932年冬,中央红军某军团战士接到一个秘密运送任务,他们伪装成多个挑夫队,携带一大批金银财宝,接力行进在赣南山区某地。每一队战士只挑十里路后另换一队,前一队也不知下一队要去哪里,相互之间都不清楚各自的路线。

石城县红保中心 副研究馆员 刘敏:他们运送的财物价值巨大,最终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保存起来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任务?这批金银财宝来自哪里?最终又藏于何处?带着重重疑问,我们首先回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漳州之战。

瑞金叶坪国家银行旧址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当时,中央苏区面临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国库空虚。为了巩固红色政权、筹款并征集资财,毛泽东挥师东进,于1932年4月一举攻克闽南重镇漳州。

石城县红保中心 副研究馆员 刘敏:漳州是福建的一座名城,十分富裕。红军在漳州筹集并缴获了大量现洋、金银和货物,其中包括100多万银元和300多根金条。

打下漳州,吃饱银行。此时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可谓金钵满盆。那么,如此巨额的财富该如何保管呢?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拨出一部分金银,建立秘密金库,作为镇国之宝,以备急用。然而,苏维埃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却并没有设立在瑞金。那么,秘密金库最终设立在了哪里呢?

原石城县委党史办主任 陈小毛:当年知道的人很少,留存的资料也不多,一段时间几乎是个迷。直到2006年,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文苑》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文苑》发表的文章

国家银行曾在石城烂泥坑设立秘密金库的信息让党史工作者们兴奋。为了揭开秘密金库的神秘面纱,专家们开始查找相关的档案史料,把全县所有名为“烂泥坑”的地方都找出来,结果发现石城县叫“烂泥坑”的地方竟然有11个之多。

原石城县委党史办主任 陈小毛:到底是哪一个“烂泥坑”?我们一边查找资料,一边按地名志所确定的“烂泥坑”的地方,逐村逐组实地调访。最终,(各类线索)指向了一个地方。

这是一份1959年的调访材料,调访对象为原太雷县珠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访问记录显示:1931年,珠玑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1932年在“烂泥下”成立了国家银行。

原石城县委党史办主任 陈小毛:当年中央苏区直属县太雷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就是现在的石城县横江镇,“烂泥坑”就是现在横江镇张坑村的一个地方。这些调访资料信息和我们在烂泥坑调访时当地一些村民提供的信息相吻合。

吴吉清1930年至1935年间任毛泽东的警卫员。1969年,他在呼和浩特接受访问时回忆道: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主席到石城烂泥坑视察过地形,我们在那里放有现洋、金银、大印、汽油作为中央的重要仓库。

那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年为什么把秘密金库设立在烂泥坑呢?

烂泥坑是石城县横江镇张坑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武夷山麓、赣江的源头, 是江西石城、瑞金, 福建长汀、宁化几个县交界的地方。

20世纪50年代前,石城通往瑞金、长汀, 宁化通往瑞金、长汀的古驿道在这里经过并交汇,是闽、粵、赣通衢的重要交通要道。这里四面环山、森林茂密。所在地鸡公岽山顶可俯视长汀、宁化和石城、瑞金等县市。

此处山脚下就是国家银行秘密金库所在地

石城县红保中心 副研究馆员 刘敏:这个地方,左边是宁化,前方是长汀,右边是瑞金,山脚下是石城的烂泥坑。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堪称万无一失。

原石城县委党史办主任 陈小毛:这座老房子就是当年秘密金库的中转站,在侧面第二座山的山窝里有一个纸寮,旁边有一个山洞,当年毛泽民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在这里建设了秘密金库,金库建好后,为了确保金库的安全,中央警卫连战士24小时在这里日夜值守。

石城县横江镇张坑村党支部书记 刘继周:听我爷爷讲,当时我们这个村就住了二三十户人, 有十几个都参加了红军。当时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勘察过地形,后来有红军战士挑担子挑到我们这里来,当时还不太让百姓靠近。

因年代久远,山洞早已被泥沙淤积,那么当年的金库究竟是怎样的呢?秘密金库陈展馆为我们呈现了巧妙工事伪装下的藏宝地。

巧妙工事伪装下的藏宝地(剖面场景)

石城县红保中心 副研究馆员 刘敏:为了掩护秘密金库,国家银行在金库上方设立了樟油加工厂,安排保卫人员伪装成工人和商人长期驻守。上层为工厂,下层为地窖,就是秘密金库,不易被人发现。

如此巧妙的工事伪装,仅仅是秘密金库的又一层面纱。当年事关秘密金库的各项工作都设定了详细且周密的计划,只报告了中央少数几个主要领导人。2009年4月,时任国家银行总务处长莫钧涛的儿子莫小涛来到石城寻访秘密金库旧址时介绍说,秘密金库之所以秘密,主要有六个方面。

石城县红保中心 副研究馆员 刘敏:一是毛主席亲自选址,只有少数领导人知晓;二是账册由毛泽民掌管,登记的时候用“黄酒”、“白酒”来代替黄金、白银;第三是毛泽覃同志在担任石城支行行长的时候,配合了秘密金库的保护工作;第四是将这些“镇国之宝”运到石城来,都是分段运输的,整个过程保密;第五是这些物资都藏于地下,外人一概不知;第六是红军长征(前)所有这些物资一夜之间转移完毕,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当然这也给后人寻找秘密金库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相关资料显示,当年运送到秘密金库的这批宝贝一共有30担,包括20担银元和银元宝、5担黄金、3担珠宝,还有2担纸币。这些“镇国之宝”在石城烂泥坑安全隐藏了两年多的时间,其间被动用过两次:一次是1933年春夏之交,为了应对挤兑风潮,苏维埃国家银行调用石城秘密金库的财物在瑞金叶坪银行门口举办了“金山银山”展览,证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资金实力;第二次就是在长征前夕被全部带走。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的这批财宝被秘密转运回瑞金,而后化整为零分发给各个军团,由红军战士背着行军。正是这批资金成了红军万里征途中的重要经济支柱。毛主席的警卫员吴吉清当时分到了背负30块银元的任务,“从瑞金背到延安的国民经济部的‘永丰栈’里。这从长征途中背到延安的资金,在边区政府反国民党封锁时,又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苏区金融工作者和红军战士严守纪律、保守秘密,守护着金库的安全。革命金融先驱们用青春、用热血,甚至用生命,铸就了忠于革命 、一心为公、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的高尚精神,树立了永久的丰碑。

 

编辑:李孟玲  张晴烨(实习生)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