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别让少数人给营商环境抹黑

2024-08-17 19:24 阅读
北京日报

“扶持一个企业我没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

近日,某地一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的录音在网上流传,引发不小关注。对此,当地回应称,已成立由相关方面组成的调查组,依法依规对案件及相关人员开展调查处理。

录音到底有没有断章取义?存不存在“吃拿卡要”“随意执法”?诸多问题,还有待权威调查。但从这一“雷言雷语”引发的热议背后,也不难读出网友对权力不能任性的朴素期待。

权力是法定的,当然是有界限的。可实践中,常有一些职能部门、一些人对权力边界把握不准,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监管碎片化乃至任性罚款、“吃拿卡要”等问题一直不同程度存在。近年来,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从国家到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治理措施。这其中,行政处罚裁量权滥用、重处罚轻普法、逐利执法、过度执法等行为一直是纠偏的重点。而现实也提醒我们,约束权力时刻不可松,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那些任性的权力背后,除了观念跑偏,也多有罚没创收、罚款经济的影子。尤其是,有的地方将处罚力度与业绩考核挂钩,导致以罚代管,从严执法被扭曲成“从重罚款”,让市场主体“压力山大”。这不仅违背了立法本意,更扰乱了营商环境,加重了实体经济负担。

好的营商环境维护不易,更是千金难换的口碑。许多企业主坦言,在选择投资地时,宁可用更高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去换取更优的营商环境,也不愿意拿着所谓的补贴和优惠去营商环境相对滞后的地区,因为只有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才会有稳定的预期。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合理合法,恰是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执法者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到公权力的形象,绝不容拉胯抹黑。电视剧《县委大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准备在某县做生意的兄弟俩,就因为受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刁难,打算撤资走人。可见,个别人的任性而为,破坏力何其之大。

“雷言雷语”要查清,背后的错误执法观、罚款经济等更要重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边界内行使,杜绝“任性执法干垮企业”的可能性,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永恒课题。

 

编辑:汤吉宁 方清静(实习生)审核:李运辉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