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1745亿件“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1月8日,国家邮政局公布,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745亿件和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3%。
“小包裹”牵动“大经济”,映射活力中国、凸显经济韧性。作为观察经济运行的一扇窗口,我国快递市场稳步增长、动能强劲,快递业务量持续刷新。从2013年的92亿件,到2023年的1320.7亿件,再到今年的1745亿件,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快递服务从“车马慢”到“当日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也映照出中国经济拾级而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川流不息的“小包裹”,得益于我国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寄递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形成了覆盖城乡、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特别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通过“线上”渠道满足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已经成为消费新习惯、新常态。可以说,川流不息的物流车流、翻山越岭的快递包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力量。
“小包裹”贯通经济“大动脉”,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持。现如今,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的驱动下,中国快递业正逐步实现智能化转型。近年来,我国快递企业不断推进绿色化、科技化发展,通过加大运力投入、增加航空直飞线路、在部分地区创新集运模式,稳步提升服务时效,丰富寄递产品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国快递行业应用无人车近1000辆、无人机超300架,实现无人机配送快件近300万件。此外,还积极开展行业碳排放量试算和结果运用,推广光伏发电项目,全行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7万辆。从中可见,科技赋能、技术加持,不仅让一件件快递包裹“跑起来”,更有力推动快递行业向着更加集约、高效、安全、低碳的方向加速升级。
物流畅达、服务全球。快递业一路高歌猛进,小包裹跑出了“加速度”,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随着我国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内需市场的不断激活,“跑起来”的小包裹必将在畅通民生幸福“微循环”、贯通经济发展“大动脉”当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中国经济写下更加生动的注脚。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江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