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带火了江西这个村
望庐山居、太白居、梦庐阁……走进位于江西省庐山市庐山秀峰景区山脚下的秀峰村,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民宿错落有致,不少外地游客选择来此度过一个“诗与远方”的春节假期。
江西省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村民宿。新华社记者 闵尊涛 摄
36岁的“望庐山居”民宿群负责人孙文川,这个春节不仅没闲下来,反而更忙了,“两个月前,其中一栋民宿就被外省游客整栋定下来了,现在仍有不少人线上咨询春节期间其他民宿”。
“李白诚不我欺”“开始懂李白的浪漫了”……去年夏天,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美景,在社交平台火爆出圈,引得众多游客前来秀峰村打卡,直接带火了这里的乡村旅游。
“秀峰村从无人问津,如今成了全国各地游客打卡的网红村,真是天壤之别。”秀峰村党总支书记邱望彬感叹,在村两委工作了三十年的他见证了这场蝶变的发生。
秀峰村,因秀峰景区而得名,一度兴于山、困于山。
秀峰村境内花岗岩储量丰富,以前村民“靠山吃山”,以开采、加工、出售石材为生,最多时全村有200多家石矿企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石材行业。“那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常年稳定在100万元以上,在全市都是排名靠前的村。”邱望彬说。
然而,经过数十年的粗放型开发,发展代价不断显现:村庄对面的青山变成了“瘌痢头”,流经村里的河流变成“牛奶河”,整个村庄一度笼罩在灰尘、噪音、污水中。“以前我上班是在矿山的灰里,下班回家住也是在灰房子里。”父子俩都从事石材行业的秀峰村村民邱建庆坦言,再这么下去肯定是干不长久的。
2018年,庐山市把白鹿镇东牯岭矿区关停,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发展乡村旅游。
“刚开始关停矿山阻力重重,村民收入直线下降,村集体当年收入也只有10万元不到。”邱望彬说,相比于收入下降的短痛,身心危害、环境破坏的长痛更加刻骨铭心,这坚定了秀峰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决心。
赴全国各地招引民宿客商,提升改造150栋闲置老房,建设4个民宿集群,打造研学、村咖、酒馆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几年下来,秀峰村充分利用“李白”这个最大IP,打造现代人追求的“诗与远方”,旅游热度持续提升。秀峰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西省“美丽村庄”建设优秀案例。
从卖石材到“卖风景”,秀峰村村民开始尝到了绿色转型的甜头,村里老人邱文荣感叹,“现在村里没有闲人”。50岁的村民高飞,发挥此前开餐厅的特长,在太白居民宿为客人做早餐,在家门口月收入近4000元;村民王飞不仅将自家闲置房屋租出去改造成了民宿,她自己也成了民宿管家,一年租金加工资有近10万元收入……
思路一变,发展天地顿阔。村里旅游热起来,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去年村民年人均增收上万元,村集体收入增长到50万元。“虽然只有之前采石时期的一半左右,但这样的收入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邱望彬望着对面的大山感叹。
只有留住山水,才能留住人气,也才能留住民心。千年前,李白用诗句描绘了壮美秀峰;新时代,秀峰村正用绿色发展绘写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记者闵尊涛、刘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