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余江区主官紧锣密鼓部署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各地也都将做好这项深度融合工作作为今年科工领域的关键发力点。记者注意到,近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来到鹰潭市余江区考察调研。在全国上下都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这一行动引人关注。余江主官如何用好这一契机,落实这项深度融合工作?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3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率团来到鹰潭市余江区考察调研,余江区委书记罗卫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上,罗卫国表示,当前余江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华中农大作为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队”,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实力雄厚。余江将全力优化合作环境,支持团队项目落地,期待双方在种业振兴、数字农业、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结出硕果,为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罗卫国的坚定表态和美好期待,无不展现了余江区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此次张启发教授团队到余江考察调研,是余江区近年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一次缩影。记者发现,近期,余江区主官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2024年12月29日,余江区委务虚会对2025年余江区经济和产业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可以看出,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已成为2025年当地一项重要工作,事关余江产业发展未来。为加速推动相关工作,今年,余江区继续紧锣密鼓进行部署。1月2日,余江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型企业是促进科研成果由实验室到产线的关键载体。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是今年余江区的重点推进工作。余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方淼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培育创新型企业,并推动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亿元。还要精准推动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直达快享和兑现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全区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坚定承诺,展现了余江区今年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坚定决心。3月18日,方淼滨主持召开余江区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聚焦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用足用好各类激励性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3月24日的余江区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上,罗卫国进一步要求,要在科技创新中引领产业创新,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持续深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多次举办相关活动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生产一线是对技术进步最渴求、最迫切的地方。因此,产业转型升级的刚需会对科研创新提出更多符合发展实际的要求。以余江区主导产业眼镜产业为例,当地某光学公司董事长曾表示,通过技术改造与自动化投入,如今只要300到400名工人即可年产镜片5亿片。
翔实的数据彰显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余江区正稳步前进。
从余江区几大主导产业的视角出发,也可了解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先来看眼镜行业。为推动眼镜行业科技赋能,4月1日至2日,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江西余江眼镜推介会在当地举行,多名行业大咖出席活动。在推介会的圆桌对话环节,参会的多名企业家围绕智能眼镜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交流。从镜片到芯片,从传统配镜到智能交互,与会人员纷纷表示,AI眼镜正在重构人类感知世界的维度。
此次推介会的举办,是余江区推动眼镜行业科技创新、促进行业先进理念创意交流、助力科创成果落地应用的具体举措。
除了眼镜产业,甲鱼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也是余江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围绕这两项产业,余江区力推行业产学研合作。
2024年7月3日,“鹰潭生态甲鱼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余江举行,来自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以及多家农业企业的负责人出席活动,共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余江甲鱼产业长远发展积聚人才优势。
2024年11月3日,方淼滨出席了余江区政府、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座谈交流会。当日,来自政府、研究院和企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三方将携手共建省级慢病管理重点实验室,打造一个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进而将慢病管理“余江模式”推广至全国,为全国范围内的医改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三场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传递出余江区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明确信号。正如罗卫国3月10日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所说,要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
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营造留才安才的优良环境
人才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主体,激发人才创新的动力,是余江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使创新力量可持续迸发的重要工作。
为了推动引进更多有创新能力、能将科研成果迅速落地的优秀人才,2024年9月25日,余江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罗卫国在会上提到,要以更大力度健全人才引育体系。他表示,要坚持引育并重,因地制宜构建具有余江特色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持续提高人才供给质量;要紧盯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创新“双招双引”“人才飞地”“科创飞地”项目引才等多种形式,刚柔相济开展引才,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把各方面人才资源聚集起来。
同时,要以更高标准提升人才平台质效,指导企业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平台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厅揭榜挂帅等科研项目;要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人才平台阶梯培育清单,有效推动平台提能升级,形成“平台集聚人才、人才服务企业”的良好局面。此外,还要以更实举措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如何营造优良的人才生态?罗卫国表示,要以优良的环境留才安才,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全面提升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抓好政策兑现和落实;要发挥人才工作合力,既要“齐抓共管”,更要“个个发力”,各司其职、主动作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推动全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得人才者得未来。从构建人才引育体系,到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再到营造留才安才的优良环境,不难发现,余江区正以真心诚意的姿态,全力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并为创新人才的发展打造安心的环境,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