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AI发骚扰短信?AI应用不能没有边界
有人用AI提问题写论文,也有人将AI用于歪门邪道。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胡某是在校大学生,非法入侵学校某系统获取两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后为寻求刺激、炫耀技术,胡某通过之前发现的某小程序存在的技术漏洞,利用AI编写程序批量注册账户,将短信验证码篡改为淫秽内容,向两千余名学生发送骚扰短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相关案件配图。 图据公安部网安局公号
AI浪潮滚滚而来,其技术的两面性愈发突显。相比传统的机器人“自动外呼”骚扰,胡某利用AI技术编程批量发短信骚扰他人,可谓是一种“高科技犯罪”。身为在校大学生,将AI技术当作作恶犯罪的“帮凶”,令人气愤;不把心思和技术专长用在学习钻研上,而是“攻克”系统、胡作非为,也令人痛心。此案不仅折射涉事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也再次发出警示,使用AI技术应当牢牢守住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
技术本无原罪,AI人工智能技术也一样。AI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效用和价值导向,关键还在于使用它的人秉持什么样的目的和手段。倘若是学做AI技术达人,相信AI可以助人打开学习天地,提升求学质量和效率。一旦脑袋“短路”、心思用歪,滥用AI技术所产生的危害后果,往往更为严重。胡某利用AI技术编程注册账号,向2000多名学生发送骚扰短信,正说明了一点——技术再好用,如果不用好,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可能带来“高阶危害”。至于发送淫秽内容,更是错上加错。
AI看似“无穷”,使用早已有界。任何技术应用,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更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划出的红线。眼下,AI产品功能日趋丰富先进,每个人应该用“对”AI以方便工作生活,而不是用来“方便”犯罪。任何人胆敢铤而走险违法犯罪,不论是披着什么技术“伪装”,最终都会露出马脚,被法律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