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服务有新标准,上海将其纳入养老服务补贴
当下,越来越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面临就医不便的问题,陪诊这一新兴行业逐渐走入大众生活。
那么谁来陪、怎么陪?会不会收费太高?出现纠纷以后有没有人管?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对陪诊服务的价格、培训、风险等进行了解读,明确专业陪诊服务将纳入养老服务补贴服务内容,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同时,有序开展对陪诊人员的培训工作。
陪诊服务当前难点
一是陪诊师目前尚未被人社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不能算是一个行当,但事实上已经有需求了,因此要积极探索。
二是陪诊师需要什么资质、能力,尚未有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出台。目前,从事陪诊的多是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服务,行业协会和上海开放大学已在研究相关培训标准。
三是价格问题,助医陪诊目前总体而言是市场行为,原则上采取市场调节价格的方式,但对于老年人就诊频率比较高的,如尿毒症、透析相关的定期治疗等,这方面也仍有探索余地。
对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
2025年初印发的《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提到,聚焦老年人陪同就医需求,上海将在浦东、杨浦、松江、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黄浦等区开展试点,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助医陪诊服务。
对于社会比较关注的价格问题,上海市民政局回应称:将专业陪诊服务纳入本市养老服务补贴服务内容,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鼓励各试点区、街镇结合购买服务等形式,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等特定对象提供低偿、普惠的助医陪诊服务,以及通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资助。
开展人员培训
据上海市民政局介绍,目前,上海市已完成陪诊人员的动员招募,正有序开展培训、考核工作。培训对象面向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后续也将结合有关区试点推进情况,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社会人员参与培训的相关工作。
通过半年试点,发展一批能规范提供陪诊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支陪诊师队伍,探索形成本市老年人助医陪诊的服务流程、收费机制和监管举措,并适时总结提炼相关工作规范标准和经验做法,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工人日报》小编注意到,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11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陪诊服务出现纠纷怎么办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试点文件中要求:
开展陪诊服务的机构需和老年人或其监护人签订服务合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应当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支持试点区通过引入责任保险、建立应急预案等方式,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主体的合法利益;
试点区通过组织开展陪诊服务质量监测,加强服务数据、服务质量评价的采集和分析运用,并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探索建立投诉举报处置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