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技术“联姻” 林下种植“生金”
晨光中的崇义县密溪林场,岗梅新绿吐翠,药香沁人心脾。“我们通过林下套种岗梅,实现了林地‘生金’。”4月26日,该林场场长陈昌忠介绍。这片绿浪翻滚的景象,正是崇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在密溪林场南酸枣采穗圃,工人们弯腰清理杂草。“每棵苗的‘口粮’都得保障。”李师傅的锄头起落间,嫩叶在风中轻舞。目前全县已建成3000余亩南酸枣套种基地,其中200亩高标准示范园格外醒目。
近年来,崇义县国有林场精心整合丰富的林地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等优势要素,搭建起极具吸引力的合作平台,主动吸引社会资金注入,以“林场+N”等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林场“资源库”里,2975.5亩药材谱写着立体农业新篇:草珊瑚、黄精、岗梅在乔木荫庇下茁壮成长。“林药模式不仅亩均增收3000元,更使水土流失率下降40%。”陈昌忠抚摸着岗梅叶片说。石罗林场的种植现场,农户曾大姐说:“在家门口每天挣180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面对“钱从哪来”的课题,崇义推出“国有林地入股+民企全资运营”模式。赣州格正农林公司95%占股的岗梅项目,带动2200亩合作种植。“我们就像红娘,让资源与技术联姻。”县国有林场总场负责人甘东波比喻。在招商引资上,一组数据尤为亮眼:全县已发展茯苓6400亩、草珊瑚1500亩,南酸枣种植规模更达7.5万亩。
种苗培育区内,技术员李金全在记录新种苗数据:“这些抗病强、产量高的新品种,都是校企合作的‘科技宝宝’。”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开展林业良种良法推广示范项目,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崇义县林下种植产业涵盖种苗培育、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林下种植基地可直接提供50至100个就业岗位,季节性用工人数200至300人,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部分有技术、有想法的农民通过参与林下种植自主创业,成立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如今,这片曾经寂静的山林,因发展林下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