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山坡到“绿色银行”——万年县苏桥乡的梯田蝶变之路
昔日残次林成了景观田。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摄
谷雨时节,万年县苏桥乡合田村艾家组的千余亩油菜悄然结穗。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层叠的梯田如绿色波浪般随山势起伏,与水田、民居构成一幅田园画卷。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效残次的油茶林,如今却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苏桥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残次林山地较多。过去,这些山地虽种植油茶,但缺乏管理,经济效益低。“这些山地就像‘鸡肋’,弃之可惜,种之无利。”苏桥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柴靖一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0年。当地政府引进江西云河实业有限公司,对林川、苏桥等乡的5个村残次林进行梯田式改造。通过科学规划,原本杂乱的山地被整理成层层梯田,新增耕地4300亩。“我们流转村民的低效油茶林,由企业统一运作,既盘活了土地,又让群众有了稳定收入。”柴靖一介绍。
改造后的梯田实行一年两季轮作模式:上半年种植玉米、南瓜、芝麻,下半年种植油菜。机械化耕作的引入,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以前种油茶,收益微薄;现在轮作经济作物,亩均收益翻番。”合田村村民刘大爷笑着说。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这片梯田还带来了“意外之财”。今年春季,油菜花盛开时,金黄色的花海从山脚蔓延至山顶,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没想到我们种地还能种出‘风景’!”村民李阿姨在赏花期摆起小吃摊,每天收入超过300元。花海带火了周边民宿、餐饮,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合田村的2000多亩山地曾长期荒废,杂草丛生。苏桥乡推出“荒山入股”模式,引导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享受“租金+分红+务工”三重收益。“现在不仅每年有租金,还能分红,平时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村民王大哥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通过土地入股和务工,增收近2万元。
油菜籽的丰收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夏季收割的油菜籽被加工成优质食用油,菜籽饼则制成有机肥料,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油菜花变成油菜籽,再变成菜籽油,价值层层提升。”江西云河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站在梯田高处,苏桥乡党委委员胡星福指着远处的山地说:“我们正计划种植500亩红薯,为知名餐饮企业供应薯条原料。”这是该乡探索“梯田经济”的又一举措。
在胡星福看来,苏桥乡的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说:“残次林改造不是简单复耕,而是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当地通过构建“春赏花、夏收籽、秋采果、冬加工”的全年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