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彩鹮首现赣江新区永修组团

2025-05-01 07:33 阅读

4月25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王小龙在日常湖区巡护时,在新区永修组团一处农田惊喜地发现4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这种鸟享有“鸟中大熊猫”的美誉,这也是彩鹮的身影首次出现在新区永修组团。 

彩鹮是深栗色且带闪光的鹮类,远观好似大型的深色杓鹬。其上体闪耀着绿色及紫色光泽,虹膜呈褐色,嘴接近黑色,脚为绿褐色;脸部皮肤裸露,裸皮及眼圈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颜色较深。除面部外,头部均被羽毛覆盖,体羽大多呈青铜栗色。彩鹮会发出带鼻音的咕哝声,在巢区还会发出咩咩及咕咕声。

彩鹮主要栖息于温暖的河湖及沼泽周边,也会前往稻田活动。它们偏好群居,常与其他鹮类、鹭类聚集在一起。其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会捕食蛙、蝌蚪、小鱼、蜘蛛和小蛇等小型脊椎动物。彩鹮的分布范围包括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中部,在中国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曾有过它们的踪迹。

然而,彩鹮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是《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Ⅲ物种。由于栖息地缩减和环境污染,它一度濒临绝迹,还曾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宣布在我国境内绝迹。正因如此,作为朱鹮的近亲,彩鹮现存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这才赢得了“鸟中大熊猫”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修复工程的有序推进,彩鹮在一些地区偶有现身,但仍然十分罕见。此次在新区发现彩鹮,无疑是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例证,也为新区鸟类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亮点。赣江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