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创新之花”
当科技创新的浪潮席卷全球,“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创新之花”?5月14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推出15项“硬核”政策,为科技型企业打造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堪称一场科技金融领域的“及时雨”。
创业投资为“硬科技”播撒“耐心资本”。《政策举措》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这一举措直击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痛点。过去,许多初创企业因缺乏抵押物、盈利周期长,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如今,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让“耐心资本”成为科技创新的“种子基金”。
货币信贷为“攀登者”提供“长周期贷款”。《政策举措》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银行探索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绩效考核方案。这意味着,科技企业不再需要为短期还款压力而分心,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中。新政策下,银行可提供10年期的并购贷款,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于技术攻关。
资本市场为“领跑者”搭建“上市快车道”。《政策举措》要求,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这为科技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将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加速成长为行业“领跑者”。
科技保险为“冒险家”系上“安全带”。《政策举措》要求,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研发充满不确定性,一次失败可能让企业元气大伤。而科技保险的介入,如同为科技企业系上了“安全带”,让企业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15项政策举措,犹如一套“组合拳”,打通了科技金融的“任督二脉”。从创业投资的“耐心浇灌”,到货币信贷的“长周期支持”,再到资本市场的“上市快车道”和科技保险的“风险兜底”,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筑牢了“护城河”。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更多科技企业将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新动能。
(刘诗良)
校对:吴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