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采石生金 今朝青山淌银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邹宇波报道:初夏的晨光,给金石山矿山公园镀上一层美丽的光泽。这座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曾是新余市仙女湖区欧里镇的一道“疮疤”,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集生态修复、矿山旅游和古镇度假三大板块于一体的休闲乐园,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场”的美丽蝶变。
告别“灰色过去”,摒弃“卖石头”旧路
5月13日,记者走进群山环抱下的金石山矿山公园,满目苍翠,平坦宽敞的游步道两侧栽满绿树,一眼望不到尽头,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欧里水泥厂、石灰窑等工业遗存,见证了时代发展之变。
“以前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红火的时候,矿山上每天有2000多名工人作业,运石车川流不息,村民的腰包鼓了,但这种粗放式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今年53岁的欧里镇昌坊村村民昌细根正为前来游玩的游客讲起了金石山的历史,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他青年时便在矿山务工,从事爆破、采石等工作,后来自己又置办了一辆货车跑运输,每天往返矿山至新钢五六趟,运送石灰石近百吨。
金石山因石灰石资源丰富而闻名,采矿业始于1921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鼎盛时期,周边采石场、石灰窑多达50余家,每天来来往往的货车1000余辆。靠山吃山,采石加工不仅为金石山周边的洲上村、欧里村、昌坊村带来丰厚收入,也成为欧里镇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运矿石的车越来越多,青山上那一块块“补丁”也越来越刺眼,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尘土漫天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要算经济账,更要算长远账。欧里镇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全镇各类矿企关闭退出,2016年以来累计关闭退出59座石灰窑、3个采石场及4家矿产品加工企业,连带18座煤矿企业一并关停,彻底告别了“靠山吃山”的粗放式发展史。
迎来“绿色蝶变”,开启“卖风景”新程
山还是那片山,发展理念却不一样了。如何让关停的矿山重获生机?2022年底,仙女湖区深挖潜力,以资源活化、业态共生为突破口,探索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子。该区投资2.58亿元实施金石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推出“生态修复+文旅融合”新模式,将其打造成一座占地面积1278亩的矿山公园。
崖壁排险、设防护网、清除渣土、生态复绿……在金石山矿山生态修复中,每一项工程都让中交一公局四公司昌坊景区项目品牌总监戴松直言不轻松:“金石山的矿渣全部由石灰石组成,完全没有土质覆盖,并且呈碱性,植物难以存活。我们采用‘机械+人工’方式清理浮土危岩,通过清除渣土、添加保水性材料等改良土壤,覆土处理薄土或裸露区域,建立排水灌溉系统等办法,提高植被存活率。”
金石山矿山公园项目由中交一公局四公司承建和运营,包括生态修复、矿山旅游和古镇度假三大板块。通过修复,矿区新增林地220余亩、草地360余亩,大地“疤痕”长出新绿。公园顺应地势,设计建设了中央叠水景观、矿洞体验馆、高空组合塔、崖顶观光区等各具特色的游玩区域,既保留矿山的历史遗韵,又注入现代旅游的活力。
“我们精心设计景区游玩项目,多次赴广东、浙江等地做相关市场调研,不是单纯‘抄作业’,而是充分考虑自身地形,因地制宜设计文旅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戴松介绍,在文旅融合开发上,金石山矿山公园也是独具匠心,园内打造24个特色区域,涵盖亲子游乐、地质研学、极限运动等多元业态,在建的100米高空组合塔将成为全国最高游乐综合体,矿洞体验馆结合石灰石开采工艺科普,深受青少年喜爱。
发展“体验经济”,让金石山再生金
“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区,园内有各种游乐设施跟打卡胜地,还有非遗表演等,适合朋友家人一起来玩”“晚上的表演特别精彩,还有打铁花,超好看”……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晒出对金石山景区的评价。自1月23日试营业以来,金石山成为新晋潮玩地标,截至目前,景区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日游客峰值达到1.7万人,营业收入258万元。
“景区既要打造得好,更要运营得好。”戴松坦言,区别于一般的矿山生态修复需要持续投入维护成本,金石山矿山公园的亮点在于以文旅赋能生态修复,解决“矿山修复后没人管”的问题,杜绝还旧账欠新账。“这就需要我们发展‘体验经济’,让金石山再生金。”戴松说道。
“矿山公园落差较高,爬起来费劲;露天景区太晒,没有遮阴的地方……”游客一个个诉求直通景区运营方,随即景区便加装了扶梯,安排游览车,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让游客的体验感拉满。
“我们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景区运营思路,政企协同发力,精心筹划演唱会、非遗表演等活动,做好活动成本控制,商家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戴松告诉记者。景区还盘活了昌坊古镇资源,改造闲置建筑为夏布、剪纸等非遗工坊和特色民宿,形成“矿山游玩+古镇食宿”闭环路线,夜间游更是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
中午时分,昌坊村“天然美味”农家乐已有不少游客前来点餐吃饭。“生意比以前好多了。”店主昌金莲忙进忙出,乐得合不拢嘴。十几年前,随着采石场陆续关停,昌坊村发展旅游业,她和丈夫率先在村里办起农家乐。矿山公园的兴建,让她对未来更充满了信心。
记者手记: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从“疮疤”到“风景”,金石山的美丽蝶变,正是新余市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让自然财富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如今,看到金石山矿山公园里,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青少年畅玩极限运动,矿工们有的转型到景区工作,有的办起农家乐……这座山正在书写着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绿色传奇,我们期待金石山能一直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