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江西网络文学:坚守与突围
何 闯
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20多年,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时期(1998年至2002年)、PC互联网时期(2003年至2009年)、移动互联网时期(2010年至2014年)、IP流量时期(2015年至今)。江西网络文学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踩准节拍、昂扬奋进,因而成绩斐然,涌现出了不少推动全国网络文学发展的领军人物。2000年首发的长篇小说《悟空传》被誉为“网络第一书”,作者正是南昌作家今何在。2017年,胡润公布了原创文学IP价值榜,江西作家今何在、方想、慕容湮儿、贼道三痴等人的作品均在榜上,时年26岁的慕容湮儿是榜单上所有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从移动互联网早期崛起的净无痕、九灯和善、上山打老虎额、夏言冰、纯情犀利哥、阿彩、百里玺等“资深大佬”,到如今从IP流量时代突围而出的狐尾的笔、天瑞说符、红刺北等当红新锐,无一不是在全国网络文学浪潮顶端的弄潮儿。简而言之,江西网络文学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从不缺席,一直走在前列。
2018年OpenAI发布GPT-1,开启自然语言处理新范式;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2025年中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推理模型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日益成熟的AI技术如同一场席卷全球的浪潮,推动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这些变化既是机遇,也带来挑战。文学也是如此,AI写作的高效、博学、规范、精准等特点,让许多普通作者望尘莫及。不过目前AI也有不少缺点,比如缺乏独创性、情感失真、缺乏对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的深层理解等。令人欣慰的是,江西网络作家身上独特的精气神,正是AI最缺乏的元素。这些特点让江西网络文学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因而在AI时代也能突围而出,继续大步前行。
江西网络作家身上的精气神,源于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江西老表特有的气质,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士人文化的传承。
江西在历史上人文鼎盛,士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降,“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江西名闻天下。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名士辈出。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我省大量写历史类网文的作家,如贼道三痴、上山打老虎额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在精神内核上有着深度的传承,如上山打老虎额的明代系列小说,通过“家族叙事”“科举解构”“心学实践”等路径,将士大夫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经世致用、耕读传家等精神内核,转化为网络文学的叙事动力。从《明朝败家子》的“败家兴邦”到《我的姐夫是太子》的“忠孝两全”,这些作品不仅延续了江西地域文化的血脉,更通过现代视角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网络文学的本土化创作提供了典范。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网文作家即便写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作品内核上无一不体现出江西士人精神。譬如,路远的《市长返村记》,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塑造了兼具传统士大夫情怀与现代治理理念的基层干部形象,延续了“为生民立命”的担当;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既延续了士大夫“天下观”,又契合当代国际议题,成为文化输出的典范。
二是道家文化的运用。
江西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东汉张道陵、三国葛玄、晋代许逊均在江西修仙立派。道教的祖庭圣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江西的占有率居全国前列。道教有四大法坛,其中三大法坛在江西。江西网文作者对道教文化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呈现在小说之中。净无痕的《伏天氏》以“人皇立道统,圣贤宗门传道”为基本设定,书中的“修仙”“符咒”等元素与江西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度融合。狐尾的笔的《道诡异仙》作为现象级作品,小说直接以江西鹰潭的道教文化为灵感,将龙虎山正一派的符咒、雷法与净明道“净明”境界融入叙事。书中“清风观”“九宫八卦引雷阵”“炼丹术”等设定,以及主角李火旺在现实与虚幻间的挣扎,暗合道教“性命双修”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被誉为“东方克苏鲁”与道教文化的创造性结合。纯情犀利哥的《武映三千道》以“三千大道”为核心设定,将道教“大道”哲学与玄幻修仙结合。主角通过参悟“天道”“人道”“地道”突破境界,其“斩三尸证道”的情节设计延续了江西道教的修炼理论。撒冷的《龙》中,主角通过“风水布局”化解商业危机,将道家的堪舆术与现代商战结合,体现了“顺势而为”的道家智慧。百里玺的《紫府仙缘》以“结庐在人境”的田园修仙为叙事主线,将道教“紫府”概念转化为修炼圣地。主角通过炼丹、采药、建设仙界,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其“因果报应”的情节设计彰显江西道教“忠孝立本”的伦理。
三是老表精神的表现。
江西老表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重义守礼、尊师重教;在宗教文化的融合下,海纳百川、道法自然;在移民文化的造就下,坚韧不拔,团结奋进;在红色文化的孕育下,忠心爱国、无私奉献;在农耕文明的培养下,勤劳踏实、眷恋乡土;在商业文化的促进下,诚实守信、勇于进取。正是因为这种老表精神,孕育出诸多爆款的江西网络文学作品:夏言冰的《寒蝉变》,描述本土陶瓷业者在与日本企业犬养株式会社的较量,表现了江西老表的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同是描写陶瓷,阿彩的《飞流之上》通过聚焦90后青年返乡建设乡村,展现了江西老表“厚德实干、义利天下”的精神内核;九灯和善的《超品相师》等作品,常以江西地域为背景(如饶州府、信州),通过对民俗、历史的书写(如傩戏、书院文化),将“团结互助”“精工细作”等江西老表特质融入叙事,使作品成为老表精神的文学载体;红刺北的《第九农学基地》,通过农学生赵离浓在植物异变末世中的生存抗争,表现了老表精神中坚韧不拔、务实进取的底色,将个体奋斗融入集体命运,彰显江西老表担当家国责任的红色基因;今何在的《悟空传》中那股“我要这天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的抗争精神,正是江西老表的“红心”与“道心”的集中表现。另外,江西网络作家普遍低调务实,很多爆款作品,人们都不知道作者是江西老表。甚至有些身边的朋友用“马甲”写出爆款作品,我们也一无所知其何人。网文中“逆袭打脸”的套路,对江西作者而言,是本色出演。江西老表勤劳踏实又海纳百川的性格,在江西网络作家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AI时代下,文学形式会随着不同的阅读方式而调整,内容则贴着不同时期的情绪而变化。表面看有翻天覆地的革新,本质其实亘古不变。江西网络作家们在熟练利用AI的同时,坚守自身独特的精气神,随着科技的发展,必将继续书写江西网络文学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