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临期食品盲盒”走红,当心隐患悄然滋生

2025-07-09 18:28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时下,临期食品盲盒正以“低价+惊喜”的噱头,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分享自己低价开出高端食品的拆盒体验,商家也乐于借此减少库存浪费、完成品牌营销。热度之下,食品安全与规范监管不可忽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如何在鼓励消费创新的同时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盲盒的“盲”,是消费形式的创新;食品的“食”,则应该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坚守。二者绝非对立,但绝不能混淆。当盲盒的随机性遇上食品的特殊性,一些隐患悄然滋生: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随机搭配造成新浪费、个别商家以次充好。部分商家以“盲盒”为幌子,逃避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导致消费者拆到变质食品。更有消费者表示,随机搭配的食品不符合口味,反而造成二次浪费,未知的惊喜正在变成未知的风险。这些现象暴露出:盲盒的玩法可以创新,但食品安全的底线必须坚守。

  守住安全底线,需要商家扛起责任。临期食品不是处理品,盲盒销售更不是甩卖场。商家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在包装上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应建立销售数据追踪机制,对临期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全流程把关,杜绝过期食品入盒;更应摒弃以次充好的短视行为,将临期食品盲盒作为品牌营销的“加分项”,而非“遮羞布”。

  临期食品盲盒作为新兴业态,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明确临期食品的定义、销售规范、追溯要求,对高风险食品(如非冷链生鲜)明确禁止入盒;应加大现场检查和抽检频次,对信息不透明、以次充好等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应推动建立“临期食品溯源系统”,让每一份盲盒食品都能追根溯源,出现问题时能一键锁定。唯有制度硬起来,市场才能规范起来。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盲盒,避免因“拆盒刺激”冲动购买;应仔细查看包装信息,拒绝“三无”盲盒;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对低价陷阱、过期食品说“不”。

  临期食品盲盒的潜力,在于它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保价值。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守住食品安全这条生命线。当商家以责任替代短视、监管以规范替代缺位、消费者以理性替代冲动,临期食品盲盒才能真正从“流量产品”升级为“责任产品”,成为推动绿色消费、减少餐饮浪费的新实践。毕竟,最好的盲盒,是拆开时不仅有惊喜,更有安心。

  (姚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