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人 讲一生——欧阳修后裔欧阳水秀34年义务宣讲欧公故事
坐落在永丰县沙溪镇欧阳修中学旁的西阳宫,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故里。7月12日,记者采访获悉,因为爷爷欧阳兴的嘱托,从1980年至2014年,欧阳修第33代嫡系后裔欧阳水秀,34年如一日义务宣讲欧公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不少人说我傻,没有一分钱收入,也为大家宣讲。”欧阳水秀说,“作为欧阳修的后裔,我感到无比骄傲。我要牢记爷爷嘱托,让更多的人听到欧阳修的故事。”
牢记爷爷嘱托绝不嫁往外地
“这块《泷冈阡表》碑石,正面刻的是《泷冈阡表》,背面刻的是《欧阳氏世系表》,是欧阳修任山东青州太守时,护送母亲郑氏灵柩归葬故里,从青州带回来的……”7月12日,记者在西阳宫见到欧阳水秀时,她正忙着为一拨来自南京的游客讲解。
出生于1954年的欧阳水秀,今年已71岁了,可说起欧阳修的故事来声音洪亮,如数家珍。
欧阳水秀的娘家就在离西阳宫不远的地方。小时候,她经常跟着爷爷欧阳兴在西阳宫玩,耳濡目染爷爷如何精心守护西阳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如何自豪地讲述欧阳修的故事。“我清楚地记得,8岁时,爷爷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千万不要嫁远了,要守住西阳宫,讲好欧阳修的故事。”欧阳水秀说,当时,少不更事的她只是孝顺地点了点头。
20世纪70年代,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到沙溪镇插队。当时,不少人给欧阳水秀介绍对象,但均被她一一拒绝了。她说:“爷爷的话,我始终记在心里。为守好西阳宫,我绝不嫁往外地。”1974年,欧阳水秀与同为沙溪镇拱江背村城南村小组的陈达龙喜结连理。
1980年,26岁的欧阳水秀开始承担起守护西阳宫的义务,除了免费为游客讲解,还要守护文物,清扫地面等。
欧阳水秀的丈夫陈达龙是一名军人,退伍后被安置在安福县浒坑钨矿工作,由于在外地上班,假期才能回家。家里的农活,全都压在欧阳水秀一个人的肩上。“有时正在地里干农活,游客前来参观,叫我讲解,我就洗脚上岸,走进西阳宫为他们讲解。”欧阳水秀说。
家人全力支持讲好欧公故事
“从1980年至2014年,我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欧阳水秀说,2015年,上级有关部门在了解她的情况后,由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每月发给她500元补贴。2016年增加到每月1000元。“如今,每个月的补贴有2000元,我很满足了。”
屈指算来,从1980年至今,欧阳水秀坚持宣讲欧公故事已整整45个春秋了。
在西阳宫,记者看到永新游客陈材仁不久前送给欧阳水秀的题字:“秀护欧祖四五载,青丝少女已白头,无悔无私驻阳宫,只缘欧公是先祖……”
1998年,欧阳水秀的丈夫陈达龙因病瘫痪在床。虽然既要照顾丈夫,又要务农,但宣讲工作欧阳水秀一天也没落下。她的两个儿子也予以全力支持。大儿子陈元博士毕业后,现在贵州铜仁学院工作。从懂事起,他就对欧阳水秀说:“妈妈,你不要国家的钱,一定要守好西阳宫。”
2017年,陈元的女儿出生。他想要欧阳水秀去贵州铜仁,帮忙照顾小孩。可想到一旦离开西阳宫,就没有人讲解,爷爷的嘱托也无法兑现时,欧阳水秀还是忍痛拒绝了。陈元尊重妈妈的选择,只好聘请保姆。
近年来,不少来自美国、德国等地的外宾,先后慕名前来西阳宫参观。这些外宾听完欧阳水秀的讲解后,就塞给她小费,但她全部婉言拒绝。附近村民不解地说:“游客给钱你也不要,真是想不通。”欧阳水秀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是欧阳修的后裔,能将欧公文化远播海外,我十分高兴。我不要外国人的钱,要有中国人的骨气,不能被外国人看扁了。”
就是到了90岁也要守好西阳宫
在西阳宫游客登记表上,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名字密密麻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到西阳宫参观的游客约有3万人次。
欧阳水秀说,有时游客较多,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有时忙着讲解,中饭都忘记吃。2018年,欧阳水秀获得第四届“感动吉安”提名奖。
作为一代文宗,欧阳修留下了为文孜孜以求、为学废寝忘食、为政廉洁奉公、为友坦诚相待等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欧公文化”源远流长。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画荻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令人感动。
45年来,欧阳水秀坚持把“画荻教子”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学生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2023年,欧阳水秀被认定为吉安市2023年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传承代表性项目为《欧母“画荻教子”故事》。
如今,欧阳水秀已年逾七旬。谈起今后的打算,她说:“只要我身体吃得消,哪怕到了80岁、90岁,我也会守在西阳宫,继续为大家宣讲欧公故事。”
拱江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林海说:“欧阳水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宣讲欧公故事。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全体村民看在眼里,十分钦佩。”(全媒体记者吴桂生、叶兴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