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电力大学青春水利先锋实践团 —— 探访槎滩古陂,传承水利精神
(通讯员 朱德祥)为追溯古代水利智慧,传承先贤治水精神,7月4日,江西水利电力大学青春水利先锋实践团走进吉安市泰和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槎滩陂,开启实践之旅。实践团上午抵达槎滩陂始建人周矩的周氏宗祠,在宗祠负责人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周矩生平事迹与槎滩陂的千年建造史,在历史遗存与民间温情中感受水利文化的厚重底蕴。
周氏宗祠坐落于槎滩陂附近,作为纪念南唐水利专家周矩的重要场所,宗祠内陈列着周氏家族谱系、周矩治水文献等史料,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先贤 “以水惠民” 的初心。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周矩于南唐时期主持修建槎滩陂,通过拦河筑坝、开渠引水,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难题,至今仍滋养着泰和万亩良田。”
在宗祠庭院中,一方刻有《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的石碑尤为醒目。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系统保护,石碑表面风化严重,碑文已模糊难辨,成为队员们深入研读史料的阻碍。正当大家惋惜之际,一位误入队伍的老爷爷听闻情况,主动回家取出珍藏多年的石碑拓印片。泛黄的宣纸上,碑文清晰再现,详细记载了槎滩陂的建造背景、工程结构与灌溉效益。随后,老爷爷又捧出《中国水利史典》,翻至记载槎滩陂的篇章,这里面记录了周矩“因势利导、以工代赈”的治水理念,对现代水利工程仍有启示意义。
摩挲着拓印片的纹路,对照史典中的文字,队员们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治水现场。“石碑虽已斑驳,但拓印片和史典让历史有了‘第二重生命’。” 实践团成员感慨道,“周矩不仅留下了水利工程,更留下了‘为民造福、精益求精’的精神遗产。” 此次参观中,民间力量对文化遗产的守护热情,更让队员们体会到传统水利文化传承需要政企民多方协作。
槎滩陂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承载的不仅是水利技术的智慧,更是乡贤精神的延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利在千秋的槎滩陂仍发挥着重要的灌溉功能,滋养着吉泰盆地上的儿女,它必将在世界灌溉工程史上熠熠生辉、流芳千古。(文 /朱德祥 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