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锐评|甘当老实人是时代的召唤

2025-07-27 20:49 阅读
人民论坛网

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干部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是时代的召唤。然而,现实生活中,“老实”二字却常常被误解为“迂腐”“吃亏”,甚至被视为“无能”的代名词。这种认知偏差折射出的是价值观的错位,若一个社会总是让善良正直者步履维艰,让投机钻营者春风得意,这是社会机制与价值导向亟须改变的信号。

所谓“老实”,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木讷迟钝、不善变通,而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承诺与践诺的高度统一;不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而是在诱惑考验面前岿然不动,在风险挑战之中立场分明;不是对矛盾和问题的回避与推诿,而是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求真相、揭示本质、破解难题。评价干部时,要看其是否脚踏实地,沉下身子深入实际,将工作做深做实?是否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规章制度面前毫不妥协,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否敢于担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推不躲,真正扛起应尽的责任?必须旗帜鲜明地鼓励干部讲真话、说实话、道难处,让老实人能够坦率地反映真实情况、表达真实想法、提出真实困难,而不必担心因直言不讳而遭受误解或打压。

现实中常见的误区之一,是将“老实”与“平庸”划等号,把“守规矩”与“不作为”混为一谈,把“阿谀奉承”当作“高情商”。必须摒弃这种错误认知,以务实为准绳,衡量干部的真实作风。注重在日常工作中识别那些默默奉献、不计得失的老实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那些迎难而上、不图名利的实干者;在群众口碑中寻找那些为民服务、心系基层的贴心人。考察干部时,需要深入一线、贴近实际,多听群众怎么说,多看百姓怎么评,多问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少看材料写得多漂亮。只有打破“老实人吃亏”的困境,让“老实”这一朴素品质,升华为堪当重任、值得尊重、赢得信任的政治素养,让重用老实人蔚然成风,才能真正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

长期以来,社会对“老实人”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听话”“服从”“不惹事”的层面,忽略老实人同样可以是改革的推动者、创新的探索者、攻坚的冲锋者。这种刻板印象容易造成选人用人上的误判,让真正踏实肯干、敢闯敢试的老实人被埋没。真正的老实人,可能是扎根基层多年的“老黄牛”,也可能是冲在改革前线的“急先锋”。他们可能没有太多“高光时刻”,却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扛得住;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始终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让“老实人不吃亏”,亟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打破“老实=无能”的偏见,大力倡导坚守原则底线、不越雷池半步,又敢于解放思想、勇于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鼓励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予老实人更多发展空间,在激励机制上保障其成长路径,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确保老实人流汗不流泪、吃苦不吃亏。通过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标杆,营造崇尚实干、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甘当老实人不是退缩,而是坚守;不是妥协,而是清醒。唯有让老实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习惯,才能在新征程中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