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拆原建,南昌东湖区新公园路87号老居民楼“重生”

2025-08-04 15:1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1.jpg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王纪洪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黎明报道:进入8月,南昌市东湖区新公园路87号的32户居民满怀喜悦地告别了昔日危房,陆陆续续搬进安全舒适的新楼。这种通过业主自筹资金,按原户数、格局和面积在原址重建的旧房改造模式,成为成功实施“原拆原建”老旧居民楼改造案例。

新公园路87号这栋始建于1977年的老楼,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于2014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楼板开裂、墙面渗水等安全隐患让居民们忧心忡忡。

2021年,南昌市相继出台《南昌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南昌市城镇C、D级危房排危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危房重建流程和扶持措施,为居民原址重建提供政策依据。

有了政策依据和扶持措施,2022年,新公园路87号老居民楼全体业主达成了自筹资金重建的共识,按面积大小每户出资,根据预算凑齐了854万元重建资金。东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随即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应急等部门沟通,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仅用2个月就完成原址重建的联合核准备案手续,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与此同时,东湖区大院街道办和公园社区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组织业主大会20余次,协助居民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重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原产权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动作为,无偿提供临时办公场地,协助办理产权变更等事宜。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老居民楼32户居民民主选举成立重建小组,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资金管理。推选代表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实行账号、密码、签字“三分离”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为保障施工期间居民生活不受影响,社区联合业主委员会与省发展改革委协调,临时开放物价大楼职工通道,引导居民安全出行,并协调停车场在下班时段免费开放,切实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在施工过程中,新公园路87号危房严格遵循“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产权性质”的原则,在确保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优化了平面布局,使原本局促的空间得到了更合理的设计。新楼采用现代抗震加固技术,水电管线全面升级,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了居住品质。目前,新公园路87号新楼已竣工备案,居民陆续搬进入住。

从“忧居”到“优居”,新公园路87号老居民楼的重生故事,诠释了城市更新中“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深层逻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工作人员熊志勇介绍,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老旧房屋,业主的心态一般是等待拆迁。要么政府主导、大包大揽,要么开发商主导、市场买单,新公园路87号居民楼业主却以自我主动改造为主,政府政策激励和提供服务为辅实现“原拆原建”。此案例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住房安全问题,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居民参与、高效协同”的危房治理新路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