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心为民!江西人幸福指数在线

2025-08-06 05:5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口袋公园四季美颜 社区食堂三餐暖胃

“城”心为民 江西人幸福指数在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地标,承载着美好的希望,是富裕、宜居之地,也是诞生奇迹之地。

  7月14日至15日,时隔十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

  怎样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城市如何进一步“提质”?当63.77%的江西人选择在城市安家落户,一场关乎“如何生活得更好”的城市变革已在悄然发生。

吉安市峡江县巴邱镇的“口袋公园”。宋靖辉摄

 

 

 

 

  向新而生

  城市更新重塑幸福空间

  城市更新,向美而生,牵动民生幸福、关乎城市未来。

  “我家到潦河公园,走路5分钟就能到,距离天工湿地体育公园也就几百米,散步健身很方便。”家住奉新县城的居民陈女士开心地说。

  这是江西“口袋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城市更新的具体体现。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生活在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移步进园,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扮靓城市“角落”,见证了无数市民的欢声笑语。

  数据显示,我省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已建设593个“口袋公园”,总面积约280.72公顷。截至去年底,我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3.61%,绿化覆盖率达46.94%,这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98平方米,居全国前列。

  城市更新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让市民触摸到幸福的“里子工程”。在吉安,一条流淌千年的后河,正讲述着城市发展的传奇。

  后河是吉安市中心城区的一条内河,长17.5公里,千百年来滋润着吉安城。2022年起,吉安将生态治理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秉承“做美一条河,带旺一座城”的发展思路,启动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沿河区域变身“城市会客厅”。“真没想到,这些年经过治理,后河变得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刘先生发自内心盛赞家乡新变化。

  生态更新作为城市更新与绿色发展的结合点,既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也能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舒适,看得见;踏实,感受得到。

  从适老化改造越来越深入,到健身休闲区越来越常见,再到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十四五”以来,我省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3万个,完成投资额超1.2万亿元,江西正努力让每个生活在城市的居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体会到变化带来的便利。

  以人为本

  社区细胞传递治理温度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时隔十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指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2022年7月,《江西省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全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加快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建成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人民满意城市。

  城因人而建。城市温度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细微之处的关怀,是对全省2870余万城镇常住人口的美好呵护。

七月十六日,在瑞昌市桂林街道黄家湾社区幸福食堂,志愿者正在为老人们打菜。陈迪权、魏东升摄

  “这里提供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好吃不贵,老年人用餐还能享受半价优惠。”九江市浔阳区孙家垅社区居民汤秋荣笑着说,小区大门附近就有生鲜超市、卫生服务中心、理发店、药店等,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方便得很。

  在繁华都市的肌理中,社区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虽然细微却承载着维系生命的重要功能。社区虽小,连着万家灯火,工作虽细,关乎国泰民安。

  今年5月,江西启动“好社区”建设工作,分类打造200个生活舒适便利、居住韧性安全、治理体系成熟、服务智慧高效的“好社区”试点。采取“三年三步走”的分步计划,全力打造江西人民自己的“好社区”,为全国“四好”建设提供“江西方案”。

  汤秋荣所在的浔阳区孙家垅社区被列入了江西省“好社区”建设试点。“好社区”建设带来的生活便捷,让居民幸福感更为具象化。

  江西提出的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离不开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实施城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规模化改造,建设完整居住社区等举措。这既是城市烟火的延续,更是人性温度的体现。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美观度和人民生活质量,也是城市工作中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

  内涵生长

  活力之城锻造温暖磁极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城市的魅力,在于让每个奋斗者找到归属。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

  城市何以提升“内涵”?今年春节刚过就直奔南昌求职的井冈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九江青年罗俊,“落脚”在免费公寓“洪漂驿站”,很快便参加面试并被顺利录取。

  南昌用“一张床”的创新举措,给前来就业创业的年轻人温暖拥抱。2024年人口数据显示,南昌以10.22万人的增量,成为全国为数不多人口增量“10万+”量级的城市。

  常住人口的增长,不仅反映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潜力,也是城市内涵与活力的重要体现。有专家认为,江西城市更新应在可持续的视角下注重文化、经济、社会等多元价值的植入与实现。这也是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7.7万名新就业群体支付6元至8元即可吃饱、吃好。今年初,赣州市“爱新餐”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平台让利一点、商家优惠一点、政府补贴一点,该项目全年补贴超10万餐次,让新就业群体受益超100万元。

  从“引进来”到“扎下根”,安远成立赣州市首个“留赣干”人才发展协会,认定了160名“留赣干”高层次人才,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已为171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就诊等“一对一”专属服务。

  从一张床、一顿饭到一张卡,如何给城市增添活力和温暖,是城市工作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江西各城各出妙招,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题。如今城市工作不只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发展理念的变革。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江西答卷”,值得期待。

  欧阳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