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科学处理好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优化城乡要素配置,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我们下一步破难题、开新局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大量资金、人口、技术等发展要素不断汇集于城市,在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相应造成了农村人口流失、资源短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理顺“城”这一边,更要顾好“乡”这一头,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必须以更高标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城镇发展规律和人口流动趋势,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既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的“面子”,更夯实城市运行治理的“里子”,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加强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城市治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污水处理等“城市病”,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县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功能。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一批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持续增强县城承载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
必须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我们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扭住农业产业化这个关键抓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抓好中晚稻等秋粮生产,力争全年粮食产量达436亿斤。当前有效衔接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切实抓好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加快“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覆盖,让农民群众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打好政策协同的“组合拳”,在赣鄱大地上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江西日报全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