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五年|数字背后新兴工业大省的“幸福答卷”
发布会现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欧阳兴报道:经济总量跨上3万亿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产业发展迈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2021—2025,时间的脚步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8月1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委金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介绍了相关成就。
收官之年,成就激动人心,奋进永无止境。
由农业大省迈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
数据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江西这5年,表现可圈可点。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站稳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从总量看,2022年跃上3万亿元台阶、达3.2万亿元,2024年达到3.4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6万亿元,发展位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从人均看,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大关,预计2025年达到8万元人民币、折合1.1万美元,站稳中等偏上收入水平,正加速向高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迈进。
产业发展迈进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江西深入推进“1269”行动计划,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进入全国工业“万亿俱乐部”,2025年有望达到1.2万亿元左右。
全省已有万亿产业1个、千亿产业14个,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到1.16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获批建设,企业上云上平台数量突破40万家。江西已由传统的农业大省迈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
可以说,“十四五”时期在各种风险挑战冲击下,江西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提升了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位势。
率先实现设区市时速350公里高铁全覆盖
“十四五”以来,赣深、安九、昌景黄高铁相继建成通车,昌九、长赣高铁加快建设,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419公里、高速铁路达到2286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时速350公里高铁全覆盖。打通出省通道32个,通车里程接近7000公里,在县县通高速基础上,80%以上县通双高速。
江西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正在以“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提升“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
绿色已成为江西能源供给的“主色调”。“十四五”以来,江西全口径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加3000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比重超过50%、达到56.2%。
在科技创新方面,江西也实现了突破。国家级大院大所从无到有,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等“中字头”大院大所先后落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标志性突破。在赣两院院士新增6名,总数达10名。在航空、稀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江西研”“江西造”重大创新成果。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5.5%
行稳致远,十分不易。“十四五”江西取得了诸多成效。
江西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1.7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
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开放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赣欧班列通达14个国家,出口通关效率保持中部地区第1。南昌、景德镇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范围,英雄城南昌跻身“新晋网红城市”。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空气正成为美丽江西的靓丽底色。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二。42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7年优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5.5%、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97.7%,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印证着经济发展的成果正在实打实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民生方面,江西每年集中80%左右的财力办好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大事、要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8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3.6万元,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622所、新增学位约76.6万个。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婴幼儿入托补贴制度,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46个,每千名65岁以上人口护理床位预计达到21.6张,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