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明月待君赏,哪一轮是你的光?

2023-09-28 10:09 阅读
易原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遍地,引无数人竞相掏出手机。

除了赏月、吃月饼,现代人更习惯在网络上抒情解意。

古人同样对月寓怀,或遥寄相思,或感怀世事,或追问宇宙,或观照己身。

无论今人、古人,望月赏月的姿势总是相似。

这一轮亘古不变的皓月,照亮了千百代人无尽的目光。

在中国古诗词中,咏月篇章俯拾皆是。

诗人用缀玉联珠、逸兴云飞的文字,勾勒出许许多多生动的人生姿态。

让我们品读一二,相逢在当时的明月之下。

一、遥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

1、《诗经·陈风·月出》

(节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月出美人,照亮我心。虚实交错,相思无尽。

《陈风·月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早以明月寄托相思的篇章,朱熹称其为“男女相悦而相恋之词”。

2、《望月怀远》张九龄

(节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译:明月之夜,相思暗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一代贤相张九龄赋予了此诗开阔宏大的意境,它不再被简单理解为对爱人的思念,成为望月怀思的千古名篇。

二、感怀世事——月华洒落满人间

1、《中秋月》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月上寒空,都说四海皆是晴好。不知千里之外,是否风雨交加?

同为唐朝宰相的李峤,不仅对客观世界有科学的认知,更能居安思危,在当时的一片歌舞升平中,别具忧患意识。

2、《对月寓怀》曹雪芹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译:十五月圆,光辉洒满玉栏。明月初升,世人抬头齐看。

《红楼梦》开篇一回,生活潦倒的贾雨村在中秋之夜即兴吟诗,不甘人下的豪情壮志,在此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追问宇宙——千古明月千古情

1、《水调歌头》苏轼

(节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译:月自何时出现?把酒遥问苍天。不知天上宫殿,今夜又是何年。

苏轼仰望中秋明月,酒杯中盛满思念与想象,他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这首词以月起兴,王国维评其为“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2、《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节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译:何人初见江月?江月何时初现?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斯。

中国最美的月色,在5000多首唐诗中大放光华。而《春江花月夜》就如同它的作者张若虚一般,是大唐诗坛的一场绝美烟花秀,惊艳时光,温柔岁月。闻一多先生毫不吝啬对其的称赞:“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观照己身——明月与我共枕眠

1、《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节选)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译:月光照彻湖面,星河交相辉映,世界一片琉璃。此间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官场失意的张孝祥,带着一腔无处施展的热血,从水路回家,途经洞庭湖。恰逢中秋,触景生情,孤光自照,月映人心,他的精神世界与这明月阔水一拍即合。

2、《月下独酌》李白

(节选)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译:唱歌时明月徘徊,起舞时身影零乱。清醒时一同欢乐,酒醉后各自分散。

李白的诗,离不开酒与月。 酒,是他形影相随的知己;月,是他毕生追逐的爱人。独自饮酒,却邀得明月孤影相伴,这样别致浪漫、超凡脱俗的情怀,除了李白,世间还能有几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就如同古人的“朋友圈”,承载了太多情感与思想。

而赏月除了姿势要美,选择的地点也很有讲究。

一、庭中眺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明月当空,人人仰望,谁正思家?

赏月推荐地:婺源篁岭古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篁岭是古朴的、宁静的。中秋的篁岭,月影映在花街水溪中,月光洒在粉墙黛瓦上,水中月,天上月,一转头已不知今夕何夕了。

二、高楼接月

《月圆》杜甫

(节选)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译:圆月孤悬正对高楼,光耀江面闪动屋门。遥想家乡松茂桂香,远隔万里同沐月光。

赏月推荐地:南昌滕王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水楼台先得月。千古名楼滕王阁,坐落在碧波荡漾的赣江之滨。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影、楼影、江影融成一片,让人流连忘返。

三、泛舟赏月

《秋夜泛舟》刘方平

(节选)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译:夜泛晚舟,虫鸣芦荻。月画万物之影,秋歌千灵之声。

赏月推荐地:新余仙女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抱明月,月戏流云。泛舟仙女湖上,碧波万顷中,独留一轮明月,当然还有凌波湖上、对月沉醉的你我。

四、登高望月

《寄明月山僧》齐己

(节选)

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

译:明亮月光遍洒,明月山不虚此名。愿能游遍美景,夜半爬山也无妨。

赏月推荐地:宜春明月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在山中行,山在月中明。相传嫦娥就在明月山奔月而去,身处高山之上,仿佛离月亮也更近一些。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也亮不过今夜明月。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这是清人涨潮在《幽梦影》中,对三重读书境界的感悟。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历心境,看待人与事会有不同的深浅。

而纵观人类长河,我们不仅仅满足于窥月、望月、赏月,更一步步走上探月之旅。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和伟大梦想。我国的空间探测始于探月问天,从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到长征火箭六送“嫦娥”,十九年探月征途,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与汗水。

在2030年前,我国还会实现载人登月,让中国人在月球上踩脚印、插国旗。

望月千年,得见一面。

古人欲揽明月入怀的梦想,在今天照进现实。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