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医生”李春如42年救治5万只候鸟,写下相关诗词1700余篇
“天上飞鹤,袖上泪,寄到北地万余里,小白还在耳东西,思君无了时。”这是“候鸟医生”李春如为白鹤“小白”写下的诗。
位于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一带的马影湖,是南迁候鸟抵达鄱阳湖的第一站。每年数十万的候鸟跋山涉水而来,难免有些“伤兵”,为救治这些受伤的候鸟,李春如于2012年在马影湖畔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候鸟医院”。在四十余年的护鸟生涯中,这位耄耋老人救治了约5万只候鸟,并为它们写下1700余篇诗词。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武龙、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郑周贇、陈春伟/文
李春如向记者讲述他和“小白”的故事。 (本版图片由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摄)
李春如的护鸟日志
“候鸟医院”墙上画着李爷爷和“小白”的故事
正在“候鸟医院”养伤的候鸟
半岛护鸟员
“鸟儿已成知己、好友”
近日,记者一行从南昌驱车1.5小时来到多宝乡洞子李村,该村位于鄱阳湖畔一个不起眼的半岛,这里只有李春如一户人家。半岛毗邻高速出口与马影湖,穿过村道,两幢呈“八”字形排列的白色平房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李春如的“候鸟医院”。
李春如身穿黑色毛领羽绒服,头戴一顶咖啡色条纹帽子,久经风霜的脸上总是溢满笑容,很有亲和力。
“嘎嘎嘎!”一个用丝网围起来的天棚内传来阵阵鸟叫声。“这个棚子是候鸟康复室,那只灰色的是豆雁,那只额上带点白的是白额雁,另外一只体型稍大的是我的‘雁教练’——家鹅。”李春如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大雁有野性,被救助后往往因不适应环境而拒绝进食。然而一次救助家鹅的经历,让李春如找到了解决喂食难的办法。“家鹅与鸿雁都是禽类,把家鹅和大雁放在一起,每到进食时,家鹅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前冲,一旁的伤病大雁见状也开始主动进食,有利于其尽早康复。”
护鸟多年,李春如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些鸟,对它们的习性也是如数家珍。“鹮嘴鹬爱在浅滩觅食,捕食时嘴巴到处啄,我就叫它们‘点头大师’;白琵鹭吃食时喜欢左右划拉,我就叫它们‘素描大师’。这些鸟儿早已成为我的知己、好友。”
救鸟如救人
“鸟有灵性,知恩图报”
李春如曾是都昌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1980年弃医从农。他与候鸟结缘始于1982年初夏。在一个强对流天气的夜晚,洞子李村附近山林里的鸟巢一夜倾覆,殃及数百只夏候鸟。李春如和儿子把500多只受伤幼鸟带回家,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对其进行紧急救治,最终有370多只幼鸟得以存活。
李春如告诉记者,鸟与人同为生灵,救治它们让他觉得很有价值。被救治好的鸟类中,有10余只苍鹭连续三年飞回来在李春如家的屋顶上方盘旋。“从那时起,我就知道鸟有灵性,讲仁义,知恩图报,我从来都把鸟当作人一样治疗。”也正因此,巡湖护鸟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李春如说,生活中他是个很坚强的人,却为候鸟流了很多眼泪。“常常”是陪伴李春如最久的一只苍鹭,它先天翅膀残疾无法飞翔,1997年被李春如从山上救起悉心照料,一人一鸟形影不离,经常一起“散步”“谈心”、看电视……“常常”俨然成了老李的“知己好友”。
“2024年2月4日,‘常常’走了,我大哭了一场。”谈起“常常”,李春如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野生苍鹭的平均寿命只有13年,而常常陪了他27年,创造了一个奇迹。
心甘做鸟痴
30余年写下50余本护鸟日志
李春如爱古典文学,爱写诗,少年时期语文成绩名列全校第一。采访中,他能即兴背出《红楼梦》《西厢记》中描写候鸟的诗句,还会朗诵自己写的诗词。他骄傲地说:“我除了是候鸟医生、护鸟员,还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
李春如的办公桌上,堆着一摞候鸟巡护工作日志,他坚持写日志已有30余年,共写下50余本。“每年秋分至春分,这7个月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志里,他首先记录了巡湖时观测到的鸟群种类、数量、栖息环境、觅食环境等,然后记录内心的感悟,最后以诗词作为结语。
在工作日志中,李春如提到最多的是一只名为“小白”的白鹤。“小白”是他2015年11月收治的一只白鹤幼崽,因误食水草中毒严重。经过李春如的精心照顾,“小白”逐渐恢复了健康,与李春如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他在日志中写道:“我对它说话,它向我唱歌;我走广场步,它跳白鹤舞;我到湖边散步,它去滩涂闲游。”2016年1月13日,李春如和志愿者将它放飞,然而“小白”在空中盘旋几圈,又飞了回来,李春如只能先将它留下。
随着候鸟北迁,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钱法文博士催促李春如:“老李,赶快放,再不放就要落单了!不要给它吃喝,还要躲着它。”于是,李春如在后山躲了5天,“小白”也在候鸟医院等了5天。傍晚时分,“小白”在余晖中跟随鹤群飞走。李春如目送着“小白”远去,热泪盈眶。
“光阴流,岁月流,八十三日相伴记心头,放飞你,任自由,我思悠悠,念悠悠,相思之情永不休,明月知我忧。”李春如通过诗歌抒发着他对“小白”的思念之情。
2016年11月,“小白”又回来了。李春如陷入回忆:“有一天我在湖里看到好多白鹤,我就呼唤‘小白’,边喊边往湖边跑。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落到我前方一米远,正是‘小白’!我张开双臂,它也张开翅膀,却没有像过去一样扑到我怀里,只是哦哦地叫着!这时,空中又飞来一只白鹤,朝它急促地叫,‘小白’盘旋了几圈就飞走了。”
同月,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为伊消得人憔悴,今生心甘做鸟痴。”2020年11月,他在日志里写道:“梦中常窥‘小白’面,醒来红泪眼。”2024年12月,他又写道:“夜阑思‘小白’,日暮听江涛;巡视鄱湖里,诗情独自遨。”
老李的心愿
“日志凝结几十年心血,希望能出版”
建“候鸟医院”的初衷,是救治更多的候鸟。“以前我在自家救治,没有独立科室,候鸟间种族排异严重,争食、抢地盘屡见不鲜,最担心的还是传染病。”李春如告诉记者。
2012年,李春如买下洞子李村村委会废弃的老屋,先后投入13万元进行修缮扩建,添置医疗器械,其中部分由政府、企业资助,并设立医护办公室、手术室、病房、监护室、康复室等。2013年,“中国鄱阳湖候鸟救治医院”揭牌,李春如兼任院长、医生、护工和清洁工。
这些年,李春如总共救治了1.4万只冬候鸟、3.6万只夏候鸟、约500只林鸟,他对此很是自豪。“这是个蛮大的数字了。”
在这里,每一只受伤的候鸟都有自己的档案、病历,详细记录着候鸟种类、外貌特征、伤病情况、医嘱记录、出院小结及放飞记录等信息。办公室内,一本本用长尾夹固定成册的救治记录收纳整齐,有些年份较久远的已泛黄卷边。
“我快80岁了,我想把这些病历档案留下来,为后人救治候鸟提供参考。”李春如告诉记者,只有明确病症,才好对症用药。多年来,他已积累500余个候鸟典型病例。
采访接近尾声,李春如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都有个心愿:“保护候鸟,文化传承必不可少。候鸟日志凝结了我几十年的心血,是我护鸟生涯的灵魂,希望能把日志出版,打造鄱阳湖候鸟文化,将爱鸟护鸟精神传承下去。愿鄱湖美景常驻,候鸟常住,地久天长!”
记者手记
翻阅李春如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我们被深深打动。这位八旬老人,四十余年如一日地将自己完全奉献给护鸟公益事业,这份坚守和热爱令人敬佩。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不解,李春如从未动摇。他在日志中写道:“我一生护湖护鸟是光荣的。虽然两次刀伤、一次蛇咬、几多次被摔伤,在我的脸上腿部都留下了痕迹,但在我心中却没留下伤痕。”这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他坚定的信念。
在李春如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价值观。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热爱可以破除万难坚持下去。我们也希望,就如他所说,愿鄱湖美景常驻,候鸟常住,让候鸟文化、护鸟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