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盲道是否合适?不妨多听听视障人群的声音

2025-04-23 21:00 阅读
中青评论

近日,浙江独臂少女方寸心彩绘盲道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据方寸心自述,她在帮助盲人走盲道时,发现盲道经常被车占用。由此,她萌发了彩绘盲道的想法,想要“用看得见的颜色,画看不见的方便”,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了彩绘行动。

面对被画上美丽图案的盲道,不少网友觉得眼前一亮,称赞该创意的意义:这既让人们注意盲道、重视盲道,又能够美化市容市貌。随后,江苏宿迁、湖北武汉、福建福州等多地纷纷效仿。部分公益活动的组织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选用涂料时会考虑美观与安全性,采用颜色鲜亮且防滑、防晒、防掉的涂料。也有部分视障人士受邀体验盲道,并给予意见反馈,比如“走起来还行”“颜色分得开一点就可以分辨得出来”。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低视力的视障人士表示,这些斑斓的色彩会影响他们对路况的判断。要知道,视障人士并不都是完全失明的,还有部分低视力人群。在他们眼中,世界就像是一团模糊的色块。因而,常人眼中的多彩道路容易被他们误判为路面凹凸不平,从而影响他们的日常出行。此外,部分地区选用的涂料较为光滑且容易变脏,既影响人们行走时的触感,使视障人士容易打滑,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掉色、变得脏污。正因如此,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反对彩绘盲道的行动。

在这场关于是否应彩绘盲道的争论中,人们“想要更好地关爱视障人士”的初衷是一致的。这场争论让“治理占用盲道”这一公共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让人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视障人士这一群体,这本身就是一重社会价值。

盲道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盲道的本意是为了让视障人士能够自主、安全地出行,是社会对视障人群平等权利的保障与尊严的维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盲道被车辆、小摊、施工材料甚至垃圾桶等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如此,还有部分盲道存在“迷宫式”绕行、过于狭窄、突然中断、通向电线杆、磨损情况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这既有前期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也有后期监管维护不到位、公众相关意识薄弱等因素。

对此,需要多方合力,共同维护盲道,保障视障人群的合法权益。在政府层面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负起责任,在前期设计时做到合法合规,并充分考虑视障人群的真实需求。同时,后续要定期巡视、维护盲道,及时清除占道障碍物、修复破损盲道。在公众层面上,应增强爱护盲道、尊重残障人士权益的意识,主动学习无障碍知识,确保不主动占用盲道,并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提醒或反馈盲道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明确禁止彩绘盲道行为。我国《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明确,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那么,彩绘盲道是否合理呢?有关部门或者相关社会组织不妨深入视障人群进行调研,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综合考虑盲道材质、涂料材质、颜色设置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同时,有必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推广,并设置反对占用盲道等相关标识提醒公众。

在“彩绘盲道是否合适”的争论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把对残障人士、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爱落到实处。值得关注的是,与先前呼吁为保洁人员设立一间休息室相似,本次事件中同样可以看到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身影。未来,期待盲道治理从“政府工程”转向“全民共治”,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彰显文明城市的人性化温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