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文化论坛·综述|​在千年瓷都解码文化基因

2025-05-23 21:57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朱宸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邱西颖报道:窑火映天、瓷韵流芳,手艺人塑泥成器,千年窑火燃于昌江之畔……漫步在景德镇错落有致的窑砖老屋、古窑遗址之间,青花点缀,釉彩生辉,这里的一泥一器、一窑一火都承载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内涵,犹如一首隽永的诗篇,静静诉说。

5月22日至23日,“开明文化论坛(2025·景德镇)”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举行,以“天工开物——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再次奏响文化与科技交融的乐章。

文化之力焕传统新生

千年窑火不熄,文明薪火相传。在本次论坛中,景德镇的文化特色和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方李莉说,景德镇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艺术院校毕业生,不仅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资源,有创业和就业平台,更因为这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的空间。方李莉认为,与其说“景漂”是在做手工艺品,不如说他们在共同创造一种新的中式生活形态。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研究发现,景德镇以“千年瓷都、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关键词脱颖而出,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一道成为中国引领型城市之一。该院副研究员费雯俪表示,景德镇把陶瓷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沉淀和人文特征,以瓷为媒,不断丰富和创新对外传播叙事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海外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

文化基因与创新动能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张杰呼吁:“老旧厂区建筑文化价值高、区位条件好、再利用潜力大,亟需保护更新。”他以景德镇陶溪川为例指出,老旧工厂转变为文创和科研基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创业者,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523214748.jpg

技术之美映瓷都未来

文脉弦歌不辍,匠心世代相传。景德镇的泥土与釉色之所以不凡,在于其每一块胎土与釉彩间都蕴藏着“窑火淬炼、泥火生花”的技术之美。在论坛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技术之美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

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要运用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以价值保全为前提、以价值延续为基础、以价值阐释为核心、以价值管理为支撑、以价值利用为关键。”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罗静从文物的风险防控、保护修复、考古与文物认知、资源管理、传承利用五大应用场景,深度解析先进科学技术在文物事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如何将产业园区转型为城市空间?在论坛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分享了《无墙的大学:工业建筑的城市化转型》的研究成果,特别针对景德镇陶溪川二期厂房改造提出建议:通过小尺度多功能体块的置入打造酒吧风情街,无条件保留原有重要树木、建筑等历史信息,注入多样功能空间提升城市性。他认为,这种互动、共享、对话的城市更新模式,既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又赋予了其新的城市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进行创新表达。“通过游戏产业,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设计,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高级副总裁程琳表示,通过游戏技术与玩法设计对古窑遗址进行数字化复原,让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古代制瓷工艺;或者利用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数字博物馆,让游客获得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都是很好的尝试。

千年窑火映照着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今天的景德镇,正散发着陶瓷文化承古启新的时代魅力,文化之力与技术之美总在“不期而遇”中“撞个满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