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少年|“青阳腔小老师”惊艳大学生!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了
原标题:
唱响青阳腔的传承之歌
——记湖口县付垅中心小学“小戏骨”黄斯宇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亚婧报道:7月4日,湖口县青阳腔传承保护基地迎来了一批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学生。付垅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黄斯宇化身“小老师”,为大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实践课。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悠扬的唱腔响起,黄斯宇手持折扇,眼神流转,有模有样地演绎着《醉酒》选段。尽管年纪小,但她对青阳腔的唱腔、身段掌握得十分娴熟,一双小手引导哥哥姐姐们完成抖袖、翻袖等动作,一举一动活脱脱像个老师傅,让在场的大学生赞叹不已。
“学戏虽然辛苦,但我真的喜欢。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付垅的青阳腔,让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传承下去。”黄斯宇认真地说。
初遇青阳腔的场景,黄斯宇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舞台上青阳腔剧团的演员们身着精美的戏服,身段优美,不同于京剧、黄梅戏的独特唱腔,让演员们“闪闪发光”。当时正读四年级的黄斯宇坐在前排,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舞台,小手不自觉地跟着比划。“那一刻,我就想要学戏!”一颗种子在小姑娘心中生根发芽。
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黄斯宇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了解青阳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代表人物。她还经常观看演出视频,模仿演员们的动作和唱腔。
为了精进技艺,黄斯宇报名参加了学校“秀兰班”的选拔,希望能跟随青阳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饶江钗系统学艺。“那年,有很多孩子参选。黄斯宇一开嗓就让人眼前一亮,嗓音清亮通透,身段灵巧,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经过综合考量,我们将她招入了‘秀兰班’。”饶江钗说。
刚开始,黄斯宇只能演小配角,但她从不气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向饶江钗请教。有时晚饭后,她还会跑到老师家中,请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唱腔的吐字归韵、动作的一招一式。
天道酬勤,黄斯宇的坚持迎来了绽放的时刻。2024年初,学校选送经典剧目《穆桂英下山》参加江西省“小小传承人”迎新春展演。演出前几天,原定饰演穆桂英的主角因病开不了嗓,无法登台。“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我突然想起那个排练时最用功的小演员、饰演小兵的黄斯宇,就让她试了试。”饶江钗回忆道,“仅仅经过一个下午的突击排练,她就把穆桂英的所有唱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这份天赋与勤奋,实在难得。”
正是这个临危受命的“小兵”,在“小小传承人”舞台上大放异彩。同年5月,黄斯宇又在《醉酒》剧目中担纲杨贵妃一角,助力《醉酒》斩获第八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入围剧目”。
担任主角后,黄斯宇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为了平衡学业与戏曲训练,她制定了周密的时间表,每天早起练功,课间休息时温习唱词,回家还要反复揣摩表演细节。“这孩子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饶江钗说,“夏天,戏服厚重不太透气,汗水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淌。我心疼地问她热不热,她却说,想唱好青阳腔就不能怕吃苦!”
除了专注打磨自己的角色,黄斯宇还积极担当青阳腔的“传播大使”,重阳节为敬老院老人清唱,在班级开设“戏曲小讲堂”。有不少学弟学妹在她的影响下,踊跃报名参加“秀兰班”,加入青阳腔学习的队伍中。“看到大家对戏曲感兴趣,我就特别开心。”黄斯宇说,“我要像饶老师那样,把青阳腔学好、唱好、传承好,让它传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