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家园|“死角”变“宝地”!吉州区完成44宗闲置地块微更新改造

2025-08-04 06:05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吉安市吉州区完成44宗闲置地块微更新改造——

从城市“边角料”到群众“幸福角”

  7月30日7时,吉安市吉州区市政小区旁的休闲广场热闹起来。74岁的居民杨元庆带着孙女在新铺了塑胶地面的广场上荡秋千,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崭新的休闲长椅上。“以前这里是堆杂物的死角,砖头瓦块遍地,路过都得绕着走,现在出门就能遛娃,比自家院子还舒服。”杨元庆的话,说出了当地居民最真切的感受。

  这场变化的起点,是那些曾被忽略的城市“边角料”。近年来,吉州区把目光投向中心城区的零星地块——它们有的是拆迁后暂未开发的闲置地,有的是老旧小区间的夹缝空间,总面积不大,却像散落在城市肌理里的“小补丁”,既影响美观,又浪费了土地资源。“这些地块看似零碎,却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吉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建锋说,“群众盼停车方便、盼有处遛弯、盼孩子有地方玩耍,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方寸之地里。”

  2023年起,一场“边角料焕新计划”在吉州区悄然开展,一块块闲置地块被逐一梳理、规划、改造,转化为承载居民幸福感的高品质生活空间,不仅让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更精准填补了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白。

  为实现“改造一处、惠及一片”的目标,吉州区创新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模式,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方法,精准锁定并满足民生需求。

  习溪桥街道阳明路社区旁的一处边角料地块,如今已焕然一新:地面干净整洁,老人们在此健身散步、闲话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尽享闲暇。很难想象,这块600多平方米的地块曾闲置多年,不仅杂草丛生,还混杂堆积着建筑垃圾与生活废弃物,既影响环境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

  改变,从倾听开始。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带着纸笔上门,在居民的小院里、菜摊旁记下一句句期盼;一张张问卷收回来,叠成厚厚的“民意账本”;居民代表会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撞出火花——“场地挨着小巷,停车怕是不安全。”“老人多,能有个晒太阳的地方就好了。”“孩子们放学没去处,总在马路上跑。”……各方的声音汇聚成一个共识:这里该有个能让大伙儿“靠得近、玩得乐”的场所。

  “背街小巷的空间金贵,得用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上阳明路社区党委书记周挺说,去年5月,崭新的健身器材立起来了、彩色的摇摇马摆出来了、乒乓球台也架起来了,这个藏在巷子里的小广场,一下子成了居民眼中的“宝”。“以前想锻炼身体都没地方去,现在有了这么好的休闲场所,政府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48岁的居民丁勇笑着说道。

  这样的“定制化”改造并非个例,在吉州区的不同角落,闲置地微改造正根据各社区的实际需求,描绘出各具特色的民生图景。

  永叔街道光明社区旁,一处1300平方米的空地经过改造后,不仅新增了32个机动车停车位(其中新能源充电车位22个),还配套建设了电动车充电棚。

  “如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可社区周边一直缺充电车位。”社区网格员王立介绍,“所以我们把这片空地改造成停车场与小游园相结合的模式,既能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也能照顾到老年人的休闲需要。”

  行走在吉州区,这些“新生”的停车场、小游园与休闲广场,已融入居民日常。截至目前,当地已完成44宗闲置地块的微更新改造,新增停车场19个、小游园及休闲广场14处,同时对8条市政道路和背街小巷进行了完善升级。今年,当地再投入900余万元,推进6宗闲置地块的微更新改造。

  如今,停车不再“一位难求”,散步不必“长途跋涉”,这些散落在城市里的“小确幸”,正一点点勾勒出这座城市“精细秀美、便捷有序”的宜居模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