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文旅企业 何以竞相“入局”江西?
江西再出圈!7月25日,“头部文旅企业进江西”投资合作对接会在赣江新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抖音、京东、泡泡玛特等众多头部企业聚焦江西文旅产业,共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项目25个,签约金额高达30.26亿元——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江西持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的努力。虹吸效应到底从何而来?背后又有何好经验、好做法?
赣江新区微短剧拍摄。
政策+服务 为微短剧市场保驾护航
“投资江西,就是投资未来;选择江西,就是选择成功。”——这句底气十足的邀约,背后是实打实的政策支撑。
当前,全省文旅行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产业要素日臻完善,经营主体逐渐壮大,文旅项目带动明显。
以赣江新区为例,在微短剧产业基地内,无论是高大的宫殿大门、悬挂着灯笼客栈,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工厂生产场景、90年代家庭客厅,你想要的场景这里都有。该基地集专业化影棚、实景街区及数字化后期中心于一体,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现有室内室外100多个不同风格和规模的拍摄场景供剧组“一键选择”,能满足当下微短剧拍摄大部分取景需求。全负荷情况下,基地可同时容纳20个微短剧剧组、800余名工作人员驻场拍摄。
赣江招商发展集团董事长孙志云介绍,现在,基地内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打造年代剧的拍摄现场。“同时,我们也在着手谋划打造古装剧的片场,目的就是希望为赣江新区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场景支撑。”
除了硬件设施外,政策的支持和服务的保障也是赣江新区作为全国首家高质量短剧备案项目合作方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推动赣江新区的产业发展,我省提出将赣江新区打造成江西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赣江新区管理体制的意见,以及《关于支持赣江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动赣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举全省之力建设赣江新区的强大合力。
有政策更有服务。去年6月,赣江新区成立“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组建“剧管家”团队,以“备案初审3个工作日,成片预审5个工作日”的全国最快审批速度,精准解决行业痛点。“这大大提升了备案速度,‘剧管家’一对一服务,也让内容修改变得简单。”红果短剧内容安全运营负责人任鸿涛表示。
大IP+传统工艺 跨界融合文化破圈
在文化产业创新的路子上,总能看到江西的身影。
景德镇陶瓷拥有千年陶瓷文化,作为陶瓷界“顶流”与国产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也能有梦幻联动。
“我们联合泡泡玛特推出的潮玩产品,发布后2秒钟就被‘秒了’几万单。”景德镇辰天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婉介绍,目前双方正在推进全球首个陶瓷潮玩研发设计中心,一批陶瓷潮玩新品也将于今年年底陆续推出。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2月,泡泡玛特与景德镇辰天陶瓷有限公司跨界合作的陶瓷潮玩“嫣胭入轧·瓷”正式亮相,将千年陶瓷文化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引发了抢购热潮。该产品将非遗扒花工艺融入潮玩IP的设计,产品既时尚又充满文化味,深受年轻人喜爱。而在更早之前,泡泡玛特就已推出由景德镇陶瓷匠人纯手工制作的首款陶瓷产品“炉火纯青·燃”,其亲签手稿样品特别版还以23万元的成交价,一度创造了中国潮流玩具收藏品跨界破圈:传统工艺碰撞顶流IP单品全球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知名品牌青睐景德镇陶瓷,这背后实则是“千年瓷都”的天然优势。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点著称,兼具青花、颜色釉、玲珑瓷、釉里红四大名瓷工艺特色。与品牌的合作,无疑是对产品文化价值的又一次凸显和传承,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实现品牌与文化效益的“双赢”。
拓展低空文旅新场景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成为一大产业热词,它超越了传统的二维地面经济范畴,成功把经济形态提升到三维立体层面。这一新兴领域不仅催生出一系列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还通过与地面经济的深度融合,引领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共青城市抢抓全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以探索“低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应用落地为牵引,推动“低空+文旅”融合发展。
据共青城市营商办工作人员介绍,共青城打造多层次基础设施体系。和中国铁塔公司合作共建低空智联网,建设低空安全态势感知及监视平台,具备对空融合通信、北斗高精定位导航、低空目标可靠被监视等6类功能,可为真高1000米以下飞行提供全方位安全管理。建成全省唯一的低空经济综合服务站台,承接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部分功能,打造军、地、民空域审批协同服务系统,飞行申报时间降低。建成全省唯一的市场化运营A1类通用机场,配套集成全国范围内唯一同时建成的地面跑道、草坪跑道、水上跑道,满足有人无人、大型小型、水栖陆栖等航空器飞行,支撑低空文旅场景多元化需要。
此外,共青城创新“低空+培训+赛事”模式,成立中航国际无人机培训基地,提供集无人机驾驶培训、行业应用研发及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无人机实训基地;举办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等赛事,为低空培训提供价值赋能。探索“低空+休闲运动”模式,打造具有航空特色的低空文旅小镇,布局滑翔伞、三角翼、动力伞等体验项目,提升旅游趣味性。探索“低空飞行+观光”模式,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和空域资源,开通共青—庐山、共青—庐山西海等精品空中旅游航线,满足全景观光、沉浸赏景新需求。为强化多方位服务,当地出台保障机制。《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产业集聚、应用场景等方面制定“黄金15条”,精准给予资金、人才、科研、平台等关键要素供给。建立高效推进协调机制,组建低空经济工作专班,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真正实现企业“有呼必应,随叫随到”。
枝繁巢暖,才能引凤来栖。为持续做好文旅产业育链、强链、延链、补链、壮链文章,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出台《江西省文化产业招商三年行动方案》。三年来,我省文旅产业招商“强磁场”效应显现,硕果累累。全省共招引文旅产业项目545个,涵盖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文化投资与运营等产业门类,签约项目开工率为78.9%。2024年底,全省拥有规上文化企业2912家,比2021年增加815家;今年一季度,全省共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24.86亿元,对接项目16个,洽谈金额19.1亿元。
文/邹佳贝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图由赣江发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