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江西分宜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袁建兵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宪文报道:修表匠、打铁匠、磨刀匠……这些都曾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职业。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曾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手艺黯然失色,工匠逐渐变得落伍,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4月12日是新余市分宜县杨桥镇赶集的日子,在杨桥镇集镇上西北面的一间铁匠铺里,不时传出“叮当叮当”的打铁声,铁匠黄小明正挥舞着榔头在修补锄头。
▲摄影|袁建兵
今年64岁的黄小明从1977年以来一直从事打铁工作,他打制的锄头、铁锹、镰刀、柴刀、菜刀等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具,工艺细致、经久耐用,在当地颇有口碑。
说起打铁,黄小明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铁匠,到他这一辈已有三代。他是18岁跟着父亲学习打铁技艺,结婚后夫妻在家乡集镇上开了一家打铁铺,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坚守至今。
时代在发展,农业早已实现机械化,使用传统农具的人越来越少,手工打制铁具的人也越来越少,他的儿子们嫌累不愿学,自己岁数大了,重活干不了啦,估计再过几年打铁技艺在他这一代人身上就会失传了。
如今,打铁的生意十分冷清,只有逢赶集日,黄小明才会来到铁匠铺点火开炉,为少许农户到铺里修补或新买传统的铁质农具提供方便。
火红的风炉、飞溅的铁花、叮当的锤声……打铁陪伴了自己半辈子,黄小明对此有深深的牵挂和不舍。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铁匠艺人日渐凋零,“叮当叮当”的打铁声也将渐行渐远了……
编辑:张瑜 审核: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