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忠诚干净担当的楷模

2025-01-22 07:54 阅读
当代江西

今天,重温方志敏的非凡事迹,深切感受到他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品质,感受到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幸福甘愿奉献一切的伟大情怀。

小年到,年味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祥和。盛世中华,“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们热闹迎新年,然而90年前,方志敏的“年味”却是率领部队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以吾辈之生命,护卫这可爱的中国”。小年前后,方志敏在挨饿受冻中最终不幸被俘。
今天,重温方志敏的非凡事迹,我们仿若能跨越时空,真切触摸到那个热血年代里这位共产党员纯粹而高尚的灵魂,深切感受到他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品质,感受到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幸福甘愿奉献一切的伟大情怀。
 

把一切都交给党

 

忠诚,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所在。它意味着对党的信仰坚定不移,对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政治立场,不背叛、不退缩。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方志敏发出了庄重的誓言:“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方志敏以行动生动诠释着对党绝对忠诚,而他那些令人惊叹的举动,正是忠诚的彰显。
1930年,设于上海的中共中央面临严重财政困难,遂向各革命根据地发书面指示,要求“筹款帮助中央”。彼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尚不稳固,财政也颇为紧张,可方志敏毅然从大局出发,带头节衣缩食为中央提供资助。
1931年,闽浙赣苏区支援中央苏区黄金650两;1932年1月,又送去黄金350两;1933年1月,调往中央苏区的红十军给中央苏区带去大量金银和物资;不久后,方志敏还派警卫连送去金条2箱、大洋48箱。
方志敏常对身边同志讲:“中央苏区大,人多开支大,经济来源有限,我们要尽可能主动向毛主席、中央苏区支援些金银、军需物资。”这些金银物资,对于一直缺乏革命经费的中央苏区而言,犹如及时雨。对此,周恩来、朱德赞道:“方志敏同志不简单,为中央苏区解决了大问题!”
红十军是一支由方志敏和战友们历经千辛万苦创建的革命武装部队。1933年1月,为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中革军委电令闽浙赣苏区唯一的主力部队——红十军开赴中央苏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红十军的干部战士绝大部分是本乡本土的贫苦农民,在这块土地上,有他们的父母妻儿,有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如今让他们背井离乡,干部战士抵触情绪颇大。
方志敏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动情地说:“我们从入党宣誓那天起,就决定把一切都交给党了。作为共产党员,不管个人有什么想法,都要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决定。”就这样,一向以大局为重的方志敏听从中央召唤,要求红十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服从命令,支援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后来,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纳入中央红军建制。
送金银、送部队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赣东北党组织对党忠诚、为党分忧、顾全大局的高尚政治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生动体现。即使后来兵败被俘,面对生死抉择,方志敏仍大义凛然地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一个铜板也动不得

 

干净,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能否做到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方志敏的一生,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崇高品格,正如他在《清贫》一文中所说的“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方志敏与缪敏婚后仅相处三日,便被组织派往赣西吉安一带巡视地方党组织工作,领导当地农民运动。而缪敏秘密到鄱阳县委工作,后因革命事业被俘。缪敏的哥哥四处奔走,打通县衙关节,答应出四百块大洋保她出狱。
当他向方志敏要钱时,方志敏却回答:“哟,哪能拿出许多钱去送给那些贪官污吏呢?”“我们的钱不容易得,要尽量节省。四百大洋留下来,可以做许多事。”所幸,国民党方面不知缪敏是方志敏的妻子,也无证据证明她是共产党员,最后在朋友们共同努力下,坐了40多天牢的缪敏得以出狱。
方志敏从弋阳高小到南昌甲种工业学校再到九江南伟烈学校的学费一直靠父母借贷支付。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其家被烧被劫10余次。母亲迫于无奈,向他要钱。他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得发。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头,我们每人的饭钿才七分呢。”
方志敏的婶婶们向他讨要盐钱时,他说:“我管的花边(银圆)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方志敏身为苏维埃政府主席,竟拿不出也不拿一分钱给母亲和婶婶,哪怕用于营救妻子也不行,他用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牢牢守住了廉洁自律的阵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占公家一丝一毫便宜的品性。方志敏曾自豪地说:“我自问是一个清白的革命家,一世没有做过一点不道德的事。”

 

党要我做什么事 虽死不辞

 

担当,是共产党员的使命所系。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方志敏于关键时刻,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担当重责,那些旁人难以理解的“惊人之举”,正是他担当精神的有力体现。
1934年7月,为调动和牵制“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实施的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织两支部队分别北上和西进。红七军团改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经闽北到闽浙赣苏区,11月与方志敏领导的新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
方志敏临危受命,担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继续率部北上抗日。明知孤军北上前路凶险,他却尽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出征前留下豪迈誓言:“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历时6个多月,转战5600余里,先后经过4省40余县的广阔区域,展开大战30余次,小规模战斗数百次,兵锋直入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以万余将士吸引、调动和牵制了国民党“围剿”重兵20万之众。
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军事失利,回师赣东北苏区时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堵,方志敏、刘英、粟裕率800余人的先头部队冲出敌人包围圈,于1935年1月16日到达德兴陈家湾村休息半天。然而,刘畴西、王如痴率领的大队人马却未跟上。方志敏与粟裕商讨严峻形势后书信一封,要求务必会合,黄昏收到刘畴西回信称,部队疲劳当晚在大源一带宿营不能再走。
 
方志敏担心刘畴西优柔寡断贻误战机,遂命令粟裕率领先头部队立即突围,他嘱咐粟裕说:“我要去找后面的部队,你和政治部主任带领侦察员和21师(先头部队800人),今晚要通过敌人封锁线,在大十坪占领阵地,准备粮食,等候我们……”
17日,因前一天晚上刘畴西坚持就地休息延误突围时机,方志敏重返包围圈找到主力部队,指挥突围。彼时,各路国民党追击部队共14个团已全部赶到怀玉山地区,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陷入重围,伤亡不断增加,且弹尽粮绝。
方志敏在已经跳出包围的情况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毅然重返危机四伏的敌人包围圈。他说:“因大队伍尚在后面,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因为这一铁血担当和选择,方志敏于1月29日不幸被俘,同年8月6日英勇就义。。
面对失误,方志敏同样毫不回避,敢于承担责任,而且认为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谈到横峰年关暴动,指出失败的一个原因是“领导者的幼稚和缺乏斗争经验”,他说“这种错误,当然都是我的错误”。
针对皖南行动的失败,方志敏总结说:“皖南行动的主要错误,是政治领导上的右倾和军事指挥上的犹豫迟疑。”对失败的责任,方志敏多次痛心地把责任归于自己。这些文字,体现了方志敏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担当、光明磊落的胸怀。(张斌 吴世水)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